鲜花养护

蓝星花四季如何养以及养护要点

黄海棠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0.5-1.3米。 茎直立或基部直立,单生或丛生,上部不分枝或分枝。 叶无柄,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至卵形、或狭长圆形。

花序有1-35朵花,顶生,亚伞房状到狭圆锥形,后者包括许多分枝。 胶囊呈卵形或卵形三角形,可宽可窄。 种子棕色或黄棕色。 花期为7-8月,果期为8-9月。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阿尔泰到堪察加和萨哈林)、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美国东北部及其邻国加拿大; 我国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产。 现已在瑞典乌普萨拉引种栽培。 生长于海拔28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林缘、灌丛中、草地或草甸中、溪边、河岸湿地中。

全草用于治疗吐血、崩漏、跌血、疮毒、疖肿、风湿、痢疾、月经不调等。 酒浸种子可治胃病、解毒排脓。 全草也是烘焙胶的原料。 此外,叶子在民间被用作代茶品,也可观赏。 花朵较大,花色鲜艳,花期较长。 它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花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0.5-1.3米。 茎直立或基部直立,单生或丛生,上部不分枝或分枝,有时从叶腋抽出小分枝。 茎、枝幼时有4棱,以后有4条纵棱。 叶无柄,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至卵形、或狭长圆形。

长 (2-) 4-10 厘米,宽 (0.4-) 1-2.7 (3.5) 厘米,先端渐尖,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并固定茎,整个边缘,硬纸,上部表面绿色,底面通常为浅绿色,散有浅色腺斑。 中脉下中脉、侧脉及近缘脉明显,脉网密集。

生长习性:生长于海拔28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林缘、灌木间、草丛或草甸、溪边、河岸湿地中。 它喜欢温暖、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 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但略低于或略高于此温度植物均可正常生长。 它喜欢疏松、肥沃、湿润、透明的土壤。

主要价值

药用:全草用于治疗吐血、崩漏、跌血、疮毒、疔疮、风湿、痢疾、月经不调等。 酒泡的种子可以治疗胃病,解毒排脓。

经济:全草也是烘焙胶的原料。 此外,人们还用叶子作为茶的替代品。

观赏性:黄秋海棠株形短而粗壮,茎直。 花开时,枝叶散发着幽静的花香。 观赏价值较高,适宜花坛、园林、花境背景栽培; 它也适合盆栽植物。 置于阳台、平台、窗台、屋顶栽培,开花时置于室内观赏。

栽培技术

播后管理:此时应将苗床移至有散射光的地方,以利于苗木的光合作用。 再培育半个月,幼苗就能长出2-3片真叶。 这时就可以进行疏伐了。 当幼苗长出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于小花盆中。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覆土压实,然后用细孔喷壶充分喷水,保持基质湿润。 花盆苗床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每天喷几次雾状水,减少插穗水分蒸发,营造环境小气候。 露地苗床最好采用竹拱,并覆盖覆盖物。

但必须控制温度,一般为18-22℃。 如果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植株虚活,不利于插条的生理生化发育。 黄海棠再生能力强。 插后20多天即可生根。 50-60天即可定植栽培,一般当年即可开花。

盆栽基质:黄海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在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可与林叶腐殖土、山土、腐殖土、菜园沙土等混合,充分搅拌后即可上盆。 盆地使用。

栽培时,花盆底部应准备排水层,并填入腐熟的油粉、过氧化钙等基肥。 育苗最好用土球育苗。 定植后,充分浇水,置于阴凉通风处。 让幼苗生长一周后即可进行正常管理。

维修管理

施肥:黄海棠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要求生长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 由于黄海棠花朵大、枝条密、生长茂盛、花期长,因此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养分。 春季新芽萌发后,用腐熟饼肥按1:4或1:6浓度浇水,每十天半追肥一次。

开花初期可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4%。 开花时停止施肥,但可以用泥水浇花(水中适当添加液肥),以提高植株的开花能力。 花期若缺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经过这样的施肥,植物不仅生长茂盛,而且新芽都能抽芽开花。

浇水:黄海棠喜欢湿润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 春季营养生长期可每2-3天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浇水一次。 秋季是花期,浇水不宜过多,保持土壤疏松湿润。 注意盆内不要积水。 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后,可剪掉永久根,留于花盆中,保持土壤干燥。 这样,黄海棠就可以安全地越冬了。

温度和光照:春季生长,春暖花开,主要进行茎、枝的营养生长。 夏季植株生长旺盛,积累大量养分,初秋开始开花。 在亚热带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这样的自然温度可以满足植物每年的生长繁殖过程。 无需特殊加热措施,最适合城市家庭种植。

黄海棠是短日照花。 春、夏季日照充足,光照时间长。 植物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 光合作用很强,植物体内可以储存大量的养分。 茎粗壮,枝叶茂盛。 但它不会开花,因为它是短日照花,受光周期影响。 它必须在短日照的光周期内才能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