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感动中国2021后的感想
以无私奉献感动中国! 从两弹一星的英雄程开甲,到为高原奉献一生的植物学家钟阳等伟大人物。 感动中国是一个以“感动大众,感动中国”为主题的颁奖活动。 那么如何写2021年接触中国的感想呢? 下面,Study La小编整理了2021年的一些感人回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感触中国的思考(第1部分)
2021感动中国人物播出。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的觉得闲着是一种罪,浪费钱也是一种罪。 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 总而言之,浪费就是罪恶。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要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 当有真情实感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口号,既不空洞,也不崇高。 有时候我感觉很闲,感觉不知道该做什么,似乎找不到意义。 但现在,看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汉字后,我的强烈感触,让我觉得有一件事情是值得我们花很多精力的。 去做吧,完成自己的职责后就不会觉得太忙了。 那就是:慈善。 有时我也在想,我可以捐什么? 他们有那么穷吗? 另外,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没有同情有需要的人的情感基础。 那一幕我从来没有见过,或者说通过媒体见过几次,已经被岁月冲淡了。 但一旦那个场景摆在我面前,我就会震惊,然后内心柔软得说不出话来。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困难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思念贫穷的家乡,会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 并不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心狠手辣,而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没有那种感动。 所以,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痛苦和煎熬,确实很有意义。
今晚,我热泪盈眶地观看了央视播出的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奖。 我感触很深!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做一辈子好事却没那么容易! 它需要毅力,能承受很多常人无法承受的事情。 痛苦忍受了!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敬业、勤奋! 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 在我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善事,为大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多做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2021感触中国的思考第二部分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吴金铨、张宝彦、秦彦友、郎平、屠呦呦、颜苏、徐立平、莫振高、关东、买买提江、乌麦尔、王宽等。《感动中国》让我们了解如何走自己的路; 感动中国让我们懂得如何实现人们的梦想。
最让我感动的是屠呦呦。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 后来读了她的事迹,我更加感动了。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医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项目组经过190次失败,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青蒿素。 在随后的反复试验中,得出青蒿素的疟疾抑制率达到100%。 %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艰苦的科研条件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团队克服困难,面对失败从不退缩,最终顺利完成了科研任务。 自推出以来的 44 年来,青蒿素已帮助超过 600 万人摆脱了疟疾。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能够用在更多的地方,给更多的人带来福音。
她的获奖感言是“一把青蒿,两升水,浸泡一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致力于一项任务的数千次实验。 提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将其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助人类渡过这场灾难。 哟哟,鹿儿吼叫着,吃着野艾。 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尊贵的嘉宾,德银孔照。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心、感恩,懂得坚强、执着; 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奋发向上;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被传承发扬,相信并期待更多的爱与梦想被照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人得福,祝您健康长寿。
2021感动中国的思考第三部分
2月14日,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该节目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全国人民评价《感动中国》是继2018年春晚之后中央电视台最好的节目。 继此之后又一部暖心佳作。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优秀文艺工作者严苏、献身国家的优秀军工徐立平、献身祖国的少数民族村官买买提江服务群众、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金铨、舍身救落的战士关东、茶馆表演养育孤儿的著名戏剧家王宽,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张宝艳、秦彦友夫妇、为学生尽心尽力的中学校长莫振高等人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 此外,《感动中国》还特别向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抗战老战士和华侨华人致敬。
最让我感动的是寻找被拐儿童志愿者张保彦和秦彦友的事迹。 1992年,儿子意外走失,让张保彦和秦彦友体会到了失去孩子后的焦虑。 此后,他们开始注重寻找亲人。 信息并尽力为失去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妻俩成立了“宝贝寻家网”,帮助家长寻找孩子。 为了经营好网站,张保艳辞去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保岩《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被公安部采纳。 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助被拐儿童准确寻找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成立八年来,“宝贝寻家网”不断壮大,超过15万名志愿者遍布全国,成为照亮宝贝回家之路的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找童网站是全国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找童网站。 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已帮助1200多名被拐走失儿童找到亲人。
寻寻觅觅,苦不堪言。 宝贝,回家的路要多久? 漆黑的夜里,你用父母的爱点亮了灯。 三千人日夜忙碌,千家万户团聚。 你把点点滴滴的爱连接起来,编织一张网。 把希望留在网里,把善良留在网里。
2021感动中国事后感想第4部分
20__年2月14日晚,一位名叫许立平的男子当选“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颁奖词是这样的:“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每放下一把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在火药上雕刻,不能有丝毫差别。这是一枚战略导弹,载人航天,任何一个大国的强大武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出来的,你是工匠,你是一个工匠伟大的国家。”
但是,你知道许丽萍是谁吗? 你不知道。
正如《感动中国》主持人所说:“接下来我们要见到的人,会让我们感觉有些神秘,因为他的工作情况已经淡出公众视线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是的,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像你我一样走在街上。 他们在别人眼里只是过客,但他们却为这个国家、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后,仍然未知。
徐丽萍就是其中之一。 唯一不同的是,他终于感动了中国,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这并不容易,不容易。
主持人介绍:“他的作品精度如何?精细到0.2毫米……”
0.2毫米? 是的! 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雕刻最大误差为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药面精度不超过0.2毫米。
0.2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据说,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70微米,0.2毫米相当于三根头发紧紧挤在一起的直径! 但这是人用双手雕刻出来的精度。 真是精细到难以想象。 你可以通过摸头发来判断。
支持者还表示:“他的工作有多危险?有人说他简直就是在一堆炸药堆里工作……”
徐立平一直从事航天固体动力燃料微成型研究。 你听说过炸药微整形吗? 是不是让很多宝宝都害怕了呢? 哈哈,这可比“虎口拔毛”危险多了——在火药上用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而这根本不是传说,只是一份工作; 即使我们用“勇敢”这样的词来形容它,我们也觉得这是对这样一份工作的亵渎。 那么,我该怎么说呢? 这只是一份工作。
但这个工作却被这个叫许立平的人做得非常巧妙。 这大概就是生涯第一学者的意义吧。
下面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特技技师,1968年出生,1987年入厂。
徐丽萍的母亲是一位老航天员,也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 20世纪60年代,老太太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 历尽千辛万苦,她终于走进了秦岭深处,成为了国家航天事业的一颗小螺丝钉。
1987年,徐立平从技校毕业,加入了航天军。 母亲最清楚雕刻火药的危险,但她还是给儿子建议:去我工作的车间。 她大概知道,最适合儿子施展才华的空间就在那里。 有时候,支持无疑是最深的爱。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名普通的宇航员已经工作了20多年。 直到,他感动了中国。
火箭发动机有数千道制造工序,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且重要,而固体燃料微成型则极其关键和特殊。 人类科技飞速发展,但火药整形却是全世界的难题。 只能靠人手来完成,机器无法完全替代。
“每次刀落下的时候,你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划刀的力度完全取决于工人自己的感知和判断。 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没有心跳才怪。
药面是否准确,与火箭发射是否准确密切相关。 俗话说,没有完美,但在这份工作中,你必须做到完美。
许立平的0.2毫米堪称完美。 据说,连帮助他成长的师父,也是他所望尘莫及的。 师父没有多说什么,但心里却无数次的夸赞自己的徒弟:你比我厉害,你真是太棒了。 师父比师父更优秀,师父比他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更幸福。
徐立平不仅是一位脚踏实地、通过努力磨练出技术的技术人员,他还有悟性,这种悟性来自于智慧和对工作的热爱。 有句话叫熟能生巧。 如何练习? 勤勉! 如何做到完美? 学习! 总之,双手和大脑都没有闲着。
有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岗位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余种整形手术工具。 更神奇的是,其中有两把刀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不是开玩笑,这真的很酷。 有一种刀,被雇主命名为“黎平刀”。 不知道有多少业内同行羡慕我。 他们对自己说,我也想做,所以他们更加努力。
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事实就在这里。 这太鼓舞人心了,你无法不相信它。
当然,徐立平的成就是有代价的。
许立平多年来一直以同样的姿势从事火药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身体也变得向一侧倾斜。 另外,长年接触火药的毒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入身体,头发大量脱落。
但是,必须有人愿意做这种工作。 所有伟大的背后都有无数常人不知道的牺牲。 人们靠物质生活,但人类几千年进步的延续却从未离开过精神。
你是一个工匠,但你是一个伟大的工匠。
在国家几十万航天部队中,像许立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在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像许立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所以,《感动中国》说:大国人才多。 现在,你知道了许立平,但你还不知道还有无数像他一样努力的人。 你只需要记住,一切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事情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所有你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背后都有它的伟大之处。
请认真对待与您有关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推动中国。
2021感触中国的回想第五部分
每年一次触动中国,每年一次让我热泪盈眶。 正是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榜样的力量。 无论谁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所经历的以及他们留给公众的精神。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就像海上的灯塔,照亮船员的方向; 就像传授知识的老师一样,他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 他们的故事生动而简单,平凡中透露着伟大。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让我们感动落泪,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真爱。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被感动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将灵感化为力量呢? 让他们的精神传承给我们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的事业的一部分。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 用榜样的力量培育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榜样可以树立榜样,让人有榜样、有目标、为他人着想。 当榜样的力量成为一种精神,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榜样一样,也许这个社会就不再需要榜样的力量,也许就不会选出任何感人的中国人物。
有了榜样,我们就会追随他们,选择向他们学习,并向他们靠拢。 平凡的生活处处彰显着榜样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榜样。 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的目标。
《感动中国2021》回顾相关文章:
★ 看完《感动中国2021》后的5点个人感想
★ 观看《感动中国2021》的感想
★ 2021年感动中国的5条思考或学习经历
★ 观看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5个感想
★ 2021年中国人物感人事迹的5条反思和学习经验
★ 看完《感动的中国人物2021》的感想
★ 观看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后的5点感想
★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5点思考
★ 《感动中国2021》思考
★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5个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