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插花的历史起源
日本插花的历史可以追溯日本飞鸟时代(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任唐使节,致力于佛教及中国文化的传播。小野妹子曾三次来中国,不断地将唐代礼仪、佛前供花以及供花用的青铜花瓶、祭坛器皿等传至日本,使日本佛教得以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祭坛插花的兴起,并发展为早期的祭坛插花艺术。小野妹子完成使节后,居住太子创建的六角堂的池坊,首先制定了祭坛插花时的花材配置的规矩,成为日本插花的始祖。 14世纪日本与中国明代贸易往来十分繁荣,当时足利义满将军非常敬慕中国的文物,举办“花御会”(即插花比赛),并仿效中国,兴起了”七瓶花赛”。当时把插花作为一娱乐消遣活动,从此,插花逐渐摆脱宗教色彩,步入宫廷、武士、贵族之家,由供花变成赏花,作为庆典和装饰的艺术品,由此开始了插花形式的规范化,即重视构图美又崇尚自然,常以7-9支花材构图,并用常绿枝叶相配,要求以一个立体花瓶表示平面庭园风景,早期的“立华”形式产生。 15-16世纪以后,插花广泛普及,插花技艺得到长足进展,艺术风格也有较大变化,除了“立华”花型完善以外,还派生出“生花”花型。并得以快速发展,它主张以少而精的花材表现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和组合美,强调真实和优雅,反对非植物的利用,多以3支花来表现,代表古代东洋思想中所理解的天、地、人之宇宙。以后插花在日本形成一定的体系,新的插花流派时有产生。 17世纪(1699),中国的<<瓶史>>在日本出版,受到插花界的极大重视,并按照此理论成立了“宏道流”。18世纪以后出现了“自由花”,它不同“生花”和“立华”是依直觉及感觉为依据,不拘泥配合方式和形式,实现自由的艺术化构图。同时流行一种更简单的“投入花”形式,采用细花的花瓶,注重色彩和自然。 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使传统的日本花道一度陷入低潮。明治维新后,外国文化大量输入,并接受西方园艺植物和插花影响,日本花道也蕴酿一次变革,各种流派应运而生,公元1897年兴起“盛花”,还有“文人花”等等。20世纪初,日本花道又有一次历史性变革,公元1926年出现了“自由插花”及1927年的草月流,草月流分成实用型,创造型和抽象型。通常3主枝,也叫天、地、人(真、控、副)。随明治维新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插花艺术(花道)与茶道一起成为妇女的修养之一。 目前日本有2.4万家花店,插花设计师也要专业考试,插花设计师分成2级,通过“插花设计认定资格”考试的有0.45万人,日本插花设计家协会在日本共有53处分会,有几百万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