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香港拍 张大千市场硬通货
每一位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所见所闻,交友交游,都是其创作道路的灵感源泉。若论交往之多,行游之远,创作题材之丰富,张大千无疑是名列前茅。此次香港匡时多幅大千佳作上拍,山水、人物、花鸟一应俱全,作品过硬,价格美丽。
此幅《听泉觅句》创作于1953年,其时张大千客居东京,目力未损,仍细笔精工。图中峭壁横斜,老松独立,一高士负手临滨观涛涛江水,整体画面淡雅祥和,正是其由“清新俊逸”向“苍深渊穆”转变转化的过度时期的典型作品。画中上款人是与张大千同为“渡海四家”中的于右任。张大千与于右任相识数十年,髯翁虽长大千二十岁,大千每以前辈待之,其族弟张目寒位任职于右任门下幕僚,常于其间为二人联谊。
此幅是为髯翁所作,自是精品中的精品,途中听泉高士隐喻于右任一生品格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是真正的文人雅士。
张大千一生描绘唐明皇爱情的画作颇多,其中最着名便是40年代赠与新婚夫人徐雯波的《长生殿》一图。这张以“长恨歌”故事主题作为定情信物的画作,足可见张大千先生对于杨妃明皇之间爱情的感触之深。与《长生殿》相比,本幅作品创作年代相对较早,为1939年所作,其原稿是拟自唐代画家张萱的《明皇安乐图》。
图中明皇端坐,形貌沉静修洁,清逸而带疏懒,眼神盼望,似在有所期待;而后妃则精勾细描,刻意求俏,色彩洁净而富丽,眼神却媚中带俏,似要明皇再续游玩;又用峭石蕉影烘托人物气质和故事背景。大千先生通过工致严谨的画面和长题诗文来刻画先唐奢华,辅以其流畅劲利、峻峭有力的线条和明丽工整的设色,整个画面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全面地展示了大千先生早年之功力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
1948年秋,张大千再游成都青城山,创作了一系列共八张以青城山各景点为主题的画作,内涵皆以自然实景的观察写生为主。着名的《老人村》、《味江》和《天师洞》都属于此系列。
天师洞为青城山第一胜境,此件《天师洞》原系香港着名实业家郭琳褒上款。从全幅充塞密实的山岩布局来看,画家在文人笔墨意境的表现深度上,不但继承了古人的精华,也结合了画家个人的生命体验,有了更上一层楼的突破。
全作构图安排视野开阔,高远、平远、深远“三远”兼备,层次分明,具有一种光影耀动的真实意象。山石林木的处理绵密扎实,栩栩如有神在,苍茫浑厚中亦见清新雅逸的气韵。画面中历历可见董巨家派温润华滋,大而能秀的笔墨气概,以及王蒙幽深浓郁的细密笔法。这里一方面渊源自中国古典文人之画学传统,另一方面则是结合了画家对自然观察的深刻感受,进而融汇成画家一己之面目,精丽而富有道气,是为画家盛年山水画极精之代表。
张大千自移居巴西六十年代之后,视力水准日渐下降,晚年大千作品不再像年轻时精工细绘,更多地使用大色块或是快速的粗笔来表达其对艺术的新认知。1977年后,随后张大千移居台北双溪外的“摩耶精舍”,这一时期创作的共通性是:用笔快速、多用写意的方法画没骨。此幅《泛舟图》便是出自晚年摩耶精舍时期的典型作品。
从题款“六十九年人日写似建昭仁兄方家雅教。八十二叟爰双溪摩耶精舍。”可知,是晚年居摩耶精舍时期为宋美龄的前秘书刘建昭所作。
匡时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信息
时间:
10月1日 12:00-20:00
10月2日 10:00-20:00
地点:
香港JW万豪酒店三楼宴会厅
香港金钟道八十八号太古广场
拍卖信息
时间:
10月3日
地点:
香港JW万豪酒店三楼宴会厅
香港金钟道八十八号太古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