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送花

蓝色笔记廖新松个展开幕

2022年7月16日,廖新松个展“蓝色笔记”在成都森的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包括作品《看大戏》、《皮筋列传》,《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行记》《十年问道》四本册页及其工作室的26幅《蓝色笔记—手稿》,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廖新松从「皮筋」这一单一形象向众生相转变的一次总结,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不断地艺术实验,也会成为观众阅读廖新松这三年作品转变的最好见证。

王端廷:我把它命名为"观念表现主义"

廖新松最近的作品的表现手段是观念主义的。是对图像的挪用,是对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史的挪用。特别是近三年的作品,他的《蓝色笔记》,借用的形象都是艺术史上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这种创作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观念主义方式,这种多图像并置的方式和手段的创作目的,我把它命名为"观念表现主义"。

皮筋和灯这个符号,象征的是困境与限制,是质凝和人类的悲剧,如果这组蓝色是幽默的色彩,那么这组幽默的色彩还在不断的引深,从最初的蓝色幽默变成了黑色幽默…

他展出的这几组作品都是近三年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其实他深刻的表达了我们所有人被限制被束缚的困境,表达了深刻的悲剧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作品是深刻的。

蓝庆伟:也如"皮筋"的屈伸,只不过廖新松所面临的挑战是在艺术之中…

作为丑角的「皮筋」在剧中将自嘲、戏谑演绎地淋漓尽致,虽然遭受妻子的百般收拾,却总能找到聪明的手段加以应付,这像极了生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皮筋」屈伸间的表演,既夸大着剧目的观赏性,同时有投射在生活之中,既充满着市井气息,又驳杂着处世哲学。

选择这一带有地方性特性的「皮筋」形象作为自己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也如「皮筋」的屈伸,只不过廖新松所面临的挑战是在艺术之中,关键的问题正如他的自我追问:「我一直在传统和现代这样一条狭窄的通道拥挤穿行,今天是否找到了一个出口。」

虽然无法得知出口的位置,但追寻出口的路径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不间断的个人实践和艺术史追索。新冠疫情的三年,恰恰给了廖新松最为宽裕的创作时间与从容的创作态度,在这三年里,廖新松在饱含创作欲的同时,创作风格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虽然无法得知出口的位置,但追寻出口的路径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不间断的个人实践和艺术史追索。新冠疫情的三年,恰恰给了廖新松最为宽裕的创作时间与从容的创作态度,在这三年里,廖新松在饱含创作欲的同时,创作风格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同为三联画的《看大戏》、《皮筋列传》形成了典型的红色、灰色的强烈对比,在内容上,与廖新松之前的「皮筋」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看大戏》中,乍一看画面中的各式「皮筋」头像被规则的网格所区隔,但细看之后,这些顶灯的头像不再全是戏剧中的丑角,而是不同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既包含艺术史中的人物,也暗合最后一格戴着口罩的艺术家自画像。

这种带有历史回望与考据的方式在《蓝色笔记》作品中,有着更为详实的书写,网格化的头像创作,加上艺术家印章般的红色色块穿插其中,廖新松以艺术史中的艺术家为对象创作艺术的众生相。

此次展览以《蓝色笔记》的作品名为展览名,恰恰是廖新松从“皮筋”这一单一形象向众生相转变的一次总结,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不断地艺术实验。

在作品面前,文字往往是苍白的。在「蓝色笔记」展览策展中,我们将作品本身作为作品的注脚呈现,这种作品间的对望要比文字更具说服性,也更为生动。

廖新松:选择了“皮筋"这个戏剧形象,就是选择了一个社会维度的探讨

选择了"皮筋"这个戏剧形象,就是选择了一个社会维度的探讨; 是用体系、形状、色块、符号、表现去实现作品的保证。既要在个人情感叙事上将行为与思想等同,又要在这个行为绑定或夸张或隐喻的行为表演中捕捉到皮筋的身体,用肉身还原社会的宏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