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送花

四面云山谁作主 数家烟火自为邻

一九九六年春认识秀辉,那时他还在从事企业管理在商海拼搏,没有想商业的利益驱动并没有改变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默默地耕耘在水墨天地之间,他的执著让我感动,为了让更多朋友分享他刨作的快乐,有更多老师为事业指点迷津,大家建议他举办一次个人画展,以画会友,扩大交流。这年秋天,他的个人画展在成都美术厅揭幕,著名山水大家岑学恭先生专门为其题词,众多书画界朋友到会祝贺,展览取得预期的收效,大家的鼓励让秀辉振奋,从而更增强了他为艺术献身的决心。 记得在画展开幕之际,他写了一段短文《我的梦》;“画展,我心中的梦,这梦终于展现在眼前。但它仿佛又并没有醒来,自己变成了一只无名的鸟,正飞向那翠绿的山,五彩的云和无边的天际。愿春播秋收都能获得耕耘的快乐,更愿画中的清音化着滴滴甘露,汇成小溪,流向山间,流向田野,流向您的心口”。字里行间流露出画家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一颗善良而纯朴的心灵… 一眨眼,十几个春秋瞬间而过,其间我极难与秀辉谋面,但知道这位当过兵的老兄还在绘画。 最近他要出一本画集,托我写几句开场白,于是有机会重新读到他的近作,正如古话所说,读这些画真有“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受,仔细品读这些周守传统文化底线又充满当代人审美情怀的灵山静水时,我竟为之心动,从这些似曾相识又无不升华的笔墨之间我不仅读到了秀辉的才情与学养,也从他画中的题词领略到画家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简而言之,秀辉的艺术又大进了一步。 画山水,特别是讲笔墨这一路,不博览群书,不研习书法,不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极难有成效,更不要说有所突破,历代大家莫不如此。五代荆浩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唐代张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名言,以及东晋顾恺之“迁想妙得”的精辟见解均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思维参考,而清代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论述更对习画的“胸中之竹”作了进一的阐发和补充。明人李日华在《墨君题语》中写道:“绘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不狃狭劣见闻,自然胸次廓彻,山川灵奇,透入性地时一洒落,何患不臻妙境?”正是这些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少走了弯路,开启了智慧,让人受用无尽! 我想秀辉自然明白其中奥秘-仅以数语与兄共勉,愿继续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不断前行。 二0—0年三月于锦城东苑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