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决定目见结论可信度的几大因素
目见是很主观的事情,因为是人的行为,目见会不会有失误呢?会。目见是一个人的主观活动,所以目见是会有失误的。怎么才能让目见减少失误,能够更接近真理呢?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先生们,甚至是90多岁的老先生,为什么他们会是书画鉴定的权威呢?这是行业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你目见的结论和可信度取决于几项:第一,你从事这个专业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你见的越多,你的经历越多。还有你大量的阅读,你看了很多才能树立自己的标尺。有的人说我是在博物馆工作,或者说在美术馆工作,看了很多物件,但是这些人没有成为鉴定专家,他可能在美术史的研究领域有独到的地方,他做理论研究可以,但是为什么不能做鉴定工作呢?因为鉴定工作是在看很多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归纳和总结。 比如说一个寿命很长的画家,比如说张大千、齐白石、文征明、董其昌等人,他的生命很长,他的艺术创造经历很长,他有很多的作品流传下来。我们要长时间的从事这个工作,还要大量的观摩,利用一切机会去看。你看了很多以后,不能说看完以后就放在那里,你看了很多的东西以后还要善于总结。比如说你看很多张大千的,就能分辨出来张大千早年的风格。假如你把张大千的款盖起来,你肯定认为是一个清代的,你没有见过就不敢认。日本的浮世绘,包括李锐清,后来又学明代的唐寅,要对书画家的经历和他不同时期的风格有所了解,这个了解就是根据你看的作品,而且要把它分门别类的进行总结。总结以后就能树立自己的判断标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鉴定比较的过程。鉴定是根据脑子里面存的东西,比如说张大千30年代的风格是什么,或者是40年代中期的风格是什么,树立一个标杆存脑子里面,一旦有作品到你面前以后,你要像电脑一样把以往的存盘调出来和面前的东西比。鉴定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没有什么悬乎的东西,人人都可以学鉴定,关键是看你能不能下这个功夫。我们说比较是怎么来的,目见是怎么来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就是依据你长时间的、大量的积累。 除了大量的积累,除了不断的树立标尺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专家对一个东西说是真的,再问另外的人又说是假的,有的时候让一些收藏家或者是刚入收藏行当的投资客觉得摸不到头脑,觉得大家都是专家,怎么说的不一样呢?我是买还是不买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他从事专业研究时间的长短,除了他看东西的多少之外,还有个人悟性的高低,以及他研究的深浅。 另外一个因素,每个人都是这样,闻道有先后,每个人有自己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提出来你在做这个收藏和投资的时候,不光要了解你喜欢的那一类东西,比如说你是喜欢古代的还是近现代,是喜欢山水还是人物,你是喜欢张大千还是董其昌,你都要对这个东西做深入的了解,还要对专家有足够的了解。你要是不了解这个专家,那就有可能给人出了难题,如果他勉强给你做了一个结论,但是他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么你要是做了可能就坏事了。我们要对各类的专家有所了解,知道他是搞理论的研究,还是做鉴定研究,他是研究古代的,还是研究近现代,对于这些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可以进行分门别类的比较。 有的人经常是得到一个东西先不管真假,马上把这个题跋,那个题跋,实际上题跋的问题也很复杂,本来你这个是一个好东西,有的人在这个上来题,没准就把这个东西毁了,因为这个专家的名声不好。你再把这个东西拿到拍卖行,他们会说你的东西是好的,但是题跋人的名声不好,可能会卖不掉啊,可是当初你题跋的钱已经花了。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