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送花

印象派代表着十九世纪末法国生活的美好年华

浮光溢彩的睡莲池、描绘芭蕾舞者的粉彩画,如今所见的印象派作品代表着十九世纪末法国生活的美好年华。

浮光溢彩的睡莲池、描绘芭蕾舞者的粉彩画,如今所见的印象派作品代表着十九世纪末法国生活的美好年华。然而,当时的印象派画家备受争议,饱受批评。这些画家排斥浮华的神话、宗教和历史主题,大胆采用革新手法,以日常生活题材入画。

外围份子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草地上的午餐》

1862–63年作

奥塞博物馆,巴黎

印象派早于1863年成形,当时一班艺术家组织「落选者沙龙」,以回应古板遵循学院艺术准则的官方巴黎沙龙。顾名思义,这是一场「落选者的展览」,展品包括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爱德华·马奈以及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等画家的作品。马奈的重要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尤其受到尖刻抨击,因其画面写实地描绘一名裸女与两名衣冠楚楚的男子野餐。

「印象派」一词原本用作侮辱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印象,日出》

1871–72年作

莫奈美术馆,巴黎

这个名称由艺评家路易·乐华创造,取自克劳德·莫奈的作品名称《印象,日出》。乐华最先在他1874年撰写的展览评论中采用此词,有意针对展览中多位印象派关键人物的作品,讽刺其开放性和即兴性质。印象派画家却欣然采纳这个新名称,令乐华大失所望。

画作内外的咖啡馆生活

亨利·方汀·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巴迪侬画室》

1870年作

奥塞博物馆,巴黎

从剧院到跑道,印象派画家追求呈现工业时期新冒起的中产阶级休闲生活方式。而艺术家自己沉迷流连咖啡馆,几乎每天都在盖尔布瓦咖啡馆见面,两位艺术家好友马奈与德加更在那儿激烈辩论,因而闻名。作家埃米尔·左拉把这群咖啡馆常客昵称为「巴迪侬派」,以众多印象派画家所居住的巴迪侬区来命名。

逃往英国避难

皮耶·奥古斯特·雷诺瓦(Pierre-Auguste Renoir)《船上的午宴》

1882年作

菲利普美术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许多印象派画家为逃离普法战争(1870-7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当中莫奈与毕沙罗曾在当地短暂居留。

让印象派回归自然的创新画法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信函》

1890–91年作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

户外写生或外光绘画是印象派的核心理念之一,画家莫奈、毕沙罗、希斯里(Sisley)与雷诺瓦经常在户外完成画作。不过,仅在居于伦敦的美国画家约翰·G·兰德(John G Rand)于1840年代发明的锡管油彩逐渐普及后,户外写生才得以实现。

东西合璧

克劳德·莫奈手持调色板站在睡莲作品前,1923年摄

相片由THE PRINT COLLECTOR /ALAMY STOCK PHOTO提供

在经济封锁期过后,日本于1853年重新开放与西方贸易。浮世绘木刻版画是流入欧洲的进口商品之一。这些版画以优雅的轮廓线条描绘日常生活的场景,对印象派影响甚巨,莫奈、德加(Degas)、梵高(Van Gogh)与玛丽·卡萨特均采用了此风格的不同元素。

业余摄影爱好者

尽管当时新兴的摄影媒介未被视为一种艺术,但已对印象派的美学概念产生深远影响。从镜头偏离中心的构图,到独特的摄影光线,印象派画家将所有摄影技巧俱收并蓄。这两个艺术世界亦常互相交迭──德加经常以摄影过程作实验,而莫内则在摄影先驱纳达尔的公寓里绘画其名作《通往卡普辛斯的林荫大道》(1873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