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送花

当大卫鲍伊遇上日本浮世绘

当大卫·鲍伊(David Bowie)于2016年去世时,世界各地的歌迷以各种形式祭奠他们心中的偶像。时至今日,柏林、纽约、伦敦,在这些鲍伊生活过的城市中,关于他的艺术壁画和公共艺术层出不穷。但殊不知鲍伊和日本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鲍伊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他与时装设计师山本关西(Kansai Yamamoto)合作,为专辑《ZiggyStardust》设计五颜六色的造型;同时,他还向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Bandō Tamasaburō)学习如何画出艺伎妆,这些无疑激发了后来鲍伊标志性的闪电妆的出现。

不过,最富有日本特色的绝对是那两幅由石川正美(Masumi Ishikawa)创作的当代浮世绘,石川正美(Masumi Ishikawa)是Ukiyo-e项目背后的艺术家之一。其第一幅作品灵感来自布赖恩·达菲(BrianDuffy)的标志性照片“鲍伊”(Bowie),照片上鲍伊红色的闪电妆格外显眼,而这幅作品正式催生了其创造的标志性的形象阿拉丁·塞恩(Aladdin Sane)(1973年),石川对此进行了改造,以模仿镰仓时期的浮世绘风格。在这幅作品中,鲍伊被想象成一位驯蛇巫师。

第二幅浮世绘作品的灵感来自特里·奥尼尔(TerryO‘Neill)1974年拍摄的“钻石狗”(Diamond Dogs),照片中鲍伊平静地跪坐在一只愤怒的狗旁边。照片上的“瘦白公”被改编为江户时期流行的魔术师塔泽瓦·托吉(Takezawa Toji)。这只狗的造型采用了传统风格,以龙一般的神话动物的形象出现。

关于大卫·鲍伊(David Bowie)

谁是大卫·鲍伊?

伟大的音乐家、出色的电影演员、时代的造型偶像……作为一个影响了近半个世纪流行趋势的标杆性人物,他像一只变色龙般令人捉摸不透。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一个不曾有过David Bowie的世界,该有多平淡。

纽约,是David Bowie生前定居最久,并称其为“家”的城市。

“‘偶像’这个时尚界最为误用的词,却恰恰最能正确定义David Bowie。”——时装权威媒体WWD

David Bowie造型演变史

1967 - 1970

蛰伏的变色龙

1967年,David Bowie发布了首张专辑《David Bowie》,却反响平平。然而,他在London Dance Centre进修期间,遇到一位彻底改变了他整个演艺生涯的贵人——英国舞蹈家、默剧大师Lindsay Kemp。


David Bowie的首张专辑《David Bowie》

Kemp从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的音乐中汲取了传统歌舞伎和默剧舞台表演的灵感,他那亦男亦女的肢体语言、微妙的戏剧化视觉,如催化剂般启发了David Bowie。


Linsay Kemp的舞台美学对Bowie影响深远

自此,Bowie犹如脱胎换骨般成了一只“摇滚变色龙”,游离于多重身份之间。音乐仅仅是他的表达媒介之一,而如何塑造公众形象,并将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渗透到舞台表演乃至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他觅求“人生如戏”的蜕变重心。

Bowie还深受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启发,于1969年创作了首支热门单曲《Space Oddity》,并塑造了他艺术生涯的首个虚拟人物形象:冲破大气层,却与地控中心失联而飘悬于太空的“Major Tom”。该曲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选中,在报道阿波罗11号登月时,作为背景乐播出。


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的场景让Bowie着迷


宇航员“Major Tom”是Bowie的第一个虚拟人物

伴随着第三张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的推出,Bowie尝试从早前作品中跳脱出来——改以硬摇滚唱腔,音乐主题也更为阴郁。


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当他穿着开胸丝绸长裙,梳着波浪长发,以“man-dress”的阴柔形象示人后,引来媒体的一片哗然。雌雄同体的打扮、大胆前卫的舞台呈现,预示着Bowie的音乐生涯逐渐迈入华丽摇滚(Glam Rock)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Bowie雌雄同体的形象逐渐浮出水面,并与第一任妻子Angie Bowie生了一个孩子

1972

从天而降的外星来物

不得不说,纽约真是Bowie的福地。在这里,他遇见了世界上最最先锋的那一群地下艺术家们,而其中就包括Bowie极为崇拜的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那群从属Warhol“工厂”(The Factory)的地下青年,让Bowie见识了前卫先锋的反主流文化:异装、妆貌、药品……


Bowie与Iggy Pop同Lou Reed在纽约相识


在电影《轻狂岁月》中Bowie出演(沃霍尔)Warhol

纷乱的纽约地下文化氛围,却让Bowie找到了存在感,也结交了许多音乐挚友。不受创作形态约束的波普艺术,无缝接轨了商业,让Bowie备受启发。


“Ziggy Stardust”的形象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

重返英国后,Bowie着实让整个摇滚世界都因他的颠覆性而炸裂了。1972年,那个摇滚史上最耀眼的外星来物“Ziggy Stardust”,顶着一头红发、以双性人设的形象从天而降。


设计师山本宽斋和Bowie彼此成就

Bowie当时的音乐融合了民谣与硬摇滚,邀日本设计师山本宽斋为自己打造舞台造型,妖艳的妆容,鬼魅的舞姿,迷幻的连体服,配上“太阳妆”,这个惊为天人的东西方合体,开启了音乐领域的先锋时装篇章。

次年,法国造型师Pierre La Roche为专辑《Aladdin Sane》打造了Bowie最被世人所熟知的经典妆容——红色闪电状油彩覆盖着的半张脸形象,成了日后被众多明星、超模(如Kate Moss、Lady Gaga……)争相致敬效仿的造型,媒体甚至称其为“Bowie崇拜效应”。


最具标识性的Bowie闪电妆


传奇超模Kate Moss与Lady Gaga致敬Bowie

彼时的Bowie耗尽心力投入到虚拟角色“Ziggy Stardust”里,这个人物同时满足了他对表演与音乐的渴求。Bowie极具辨识度的打扮,超前意识的表演,正如传记作家David Buckley所言“挑战了当时摇滚乐的核心价值观”,为往后诸多时装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Givenchy SS2010的西装借鉴了Bowie


Raf Simons执掌Dior时也曾从Bowie身上找灵感


Milio Pucci Resort 2012中的Bowie元素


多个Bowie造型在Jean Paul Gaultier SS2013秀场中出现

1974 - 1976

毒品消磨下的瘦白公爵

人们对Ziggy Stardust的疯狂崇拜远超对Bowie本人,这让他深陷双重人格的困苦中,甚至想要告别华丽摇滚。

当专辑《Diamond Dogs》面世后,化名“Halloween Jack”的Bowie头顶宽檐礼帽,戴着独眼眼罩,耳悬圆形耳环,脖系丝绸方巾,脚踩高跟皮靴。这也被视为Bowie的转型之作。


“Halloween Jack”是Bowie转型期的造型

1975年,发布了商业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专辑《Young American》,其中与John Lennon合作的单曲《Fame》像在诉说令他迷茫困惑的璀璨过往,该曲强势问鼎了当时的Billboard榜单。


Bowie与John Lennon在格莱美颁奖典礼

因没日没夜的创作和工作,深陷在可卡因里的Bowie,成了面无血色,颧骨突出的消瘦鬼魅。1976年,出演了电影《天外来客》(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后,并推出专辑《Station to Station》,名为“The Thin White Duke”的新形象就此出现。


Bowie与John Lennon在格莱美颁奖典礼

“The Thin White Duke”几乎同步了《天外来客》中的角色打扮,披着白衫黑马甲,套着直筒西裤,梳着金发背头,叼着根香烟。


电影《天外来客》中的
Bowie


染上毒品的Bowie几乎病态


染上毒品的Bowie几乎病态

该阶段的Bowie看似风度翩翩,夹杂着一股浪漫气息,实际上,他早因毒品丧失了理智。这种病态美学,却因Bowie前所未有地靠近主流的形象,反而受到众多时装设计师的追捧与借鉴。


Saint Laurent Paris SS2014以该时期Bowie为灵感


Dries Van Noten AW2011也没落下Bowie


Bowie的绅士形象渗入了整季Lanvin AW2011


在一组2003年的VOGUE Italia的中,Tilda Swinton演绎Bowie

1977 - 1979

柏林墙孵化的实验先锋

为了摆脱一团糟的生活状况,David Bowie决定与Iggy Pop一起移居德国西柏林。处于战后恢复期的柏林,在街头随处可见无政府主义者与激进分子团体,这股冷峻的氛围加速了Bowie在音乐之路上的探索。


Bowie与Iggy Pop在德国柏林

于此期间,慢慢摆脱毒品摧残的Bowie,迈入了实验摇滚的新阶段,他先后创作了被称为“柏林三部曲”的巅峰专辑《Low》、《Heroes》、《Lodger》。形象也改以正统优雅的绅士装扮,常常混搭衬衫、直筒裤、战壕风衣与贝雷帽。


专辑《Heroes》堪称Bowie音乐巅峰之作


Undercover AW2015 Lookbook以《Heroes》的封面为灵感

新浪潮冲洗下的音乐人

1980年代,正式进入新浪潮时期(New Wave)。有别于之前朋克尖锐与叛逆的属性,新浪潮更易于被大众接受,也更适应市场。1983年,Bowie适时地以一首《Let’s Dance》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


此时喜欢上穿小众化颜色服饰的Bowie

曾以前卫妖艳视觉轰炸的Bowie仿佛变得让人有点陌生:他开始喜欢穿宽松的衬衫,系着随意的领带,配上高腰背带阔腿裤,搭以桃粉、水蓝等颜色的西装外套。这种不太大众化的颜色和风格,在无意间又一次成为了流行文化的风向标。

在1997年巡回演唱会开始之前,Bowie邀请刚出道的英国时装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为演唱会的服装展开深度合作。那件由英国国旗缝制而成、似被焚烧灼化过的米字旗大衣(Union Jack Coat),就是出自McQueen之手。


这件McQueen设计的大衣成了Bowie演唱会必穿

身披战袍双手交叉于后背、威风凛凛的Bowie被定格在专辑《Earthling》的封面上,毫无疑问,这件米字旗大衣是Bowie的最爱演出服之一。


Bowie披上米字旗大衣的《Earthling》专辑封面


在Outside Tour上Bowie穿着另一件McQueen的演出服

最亮天王星的落幕

定居在纽约后,深居简出的Bowie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高调地现身媒体前,生活中却一贯对时装保有灵敏的嗅觉。当时由设计师Hedi Slimane掌舵的Dior Homme,以纤细窄身的风格引领男装风潮,成了Bowie的首选。除此之外,在Hedi Slimane各阶段的设计中,你都可找寻到Bowie的影子。

当那张用白方块遮盖了Bowie面容的专辑《The Next Days》发布时,已是距离前作已相隔10年之久的2013年了。精良制作的回归之作,完全没有辜负乐迷们的期待。


Bowie式经典突出了专辑《The Next Day》的音乐性


Bowie生前的最后一次拍摄


在Bowie离世后的第二天Burberry AW2016向其致敬

2016年1月8号,专辑《Blackstar》选在Bowie生日之际发布了。让人没想到的是,三天后,Bowie因癌症离世。而这张与早前专辑的视觉风格大相径庭的极简封面,居然成了他的生涯绝唱……

“David Bowie is a cult.”- Jean Paul Gaultier

就像从电影《天外来客》中降落到地球的外星人那样,David Bowie或许本就属于另一个世界。如果非要给他的生卒栏里填上一个时限,我想可能是:1949 – 至今……始于永恒,也终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