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制作之谜揭秘早期款式与学艺路径
在古老的紫砂壶艺中,早期的款识之谜被竹刀所揭晓。如同华氏墓出土的“大彬”刻款圆壶,或是江都曹氏墓中的“大彬”底部刻款六方壶,漳浦卢氏墓出的“时大格制”底部刻款紫砂圆壶,都体现了这种独特的手法。与金属刀刻相比,竹刀留下的痕迹更为显著,它将泥水溢向两边高出平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随着文人的参与,这门艺术逐渐繁荣起来。在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变化。以下是二十一例,其中包含了从康熙御制到现代外销款的一系列发展历程:
康熙御制章款,位置位于壶底。
大彬刻款,在把下方。
鸣远及陈鸣远章款,在壶身上。
曼生铭、彭年盖印及阿曼陀室印章,在底部。
大清乾隆年制章款。
玉香斋刻款。
荆溪华凤翔制章款。
8.岁在辛卯仲冬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刻句,在底部。
9 友兰盖印及符生邓奎监造底印,这件作品受邵友兰访曼生式影响,由符生邓奎监造完成。
10 友廷盖印及福把梢印字,是友廷收藏品之一,有纪念意义。
11 光裕盖印及己酉(1909)劝业会纪念品标记,一件纪念品,以光裕为名,并且曾获奖于巴拿马万国货物品展览会。
12 铁画轩篆文方、烟印在底部,以及耀庭盖印,是铁画轩公司创办人戴国宝自署玉屏或玉道人的一部分作品。此公司以装饰书法闻名,其产品主要外销欧洲、日本和东南亚。
13 桂林盖印、金鼎商标、歧陶氏访作铭语等,包括吴德盛公司生产的一些器皿,如茗壶、茶具等,其背后故事涉及胡耀庭、俞国良和冯桂林等陶工。
14 陈鼎和陶器厂章本佳;郭记盖印及其长方形“宜兴紫砂”,扇形“郭记”,此厂由陈元明管理,以制作 茗壶、大碗、小碗等知名,其中还有一些英文签名C.T.H.CO.
15 寿珍盖内带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万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铭语以及把下真记字样。这件作品来自寿珍收藏,同时也是一次展览上的获奖者。
16 威海卫同庆顺造含中文与英文双重文字设计,为镌铜锡装饰,此工艺多见于山东威海地区晚清至民初时期的人们手中,将宜兴紫砂烧好后运往威海加工再镌入装饰性图案。
17 ARY.DE.MIDE奔马救荷兰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访宜兴夷所用这段话,可以追溯到荷兰文化对宜兴文化交流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跨越洋面的交流活动情况
18 贡局图形纹样外销版
19 泰国文字图案外销版
20 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21 荣卿彩绘关公像抱戟立坐图案则是一幅泰文鼠纹设计,此皆为外销用的版本
这些年代久远而又丰富多彩的紫砂馆题可分为人名题材、二零年代题材、三堂号题材、一零年代题材、二地名题材、三吉语诗词题材四类别,而每一种类型又有其独特之处,不仅仅限于这些,还有许多其他不尽相同的小细节,使得整个史诗般的大师级艺术成就更加精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