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送花

揭秘釉里红工艺制陶瓷的色彩魔法

釉里红,古色彩之佳,唐代长沙窑中诞生。元代景德镇发掘并成熟发展,盛行于元、明、清。纯装饰有线描、拔白和涂绘。明宣德窑烧造的“釉里红三鱼”高足杯名扬四海。清雍正窑釉里红达到巅峰,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器物宏大。青花与釉里红配画同器,形成独特艺术魅力,影响深远。

各朝代釉里红工艺详解:

元代

元代 釉里红呈多种颜色,大多趋向灰,有晕散现象,这是由于对烧制温度和气氛要求严格,所以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偏黑灰,鲜艳欲滴者稀少。大多呈灰黑色,以碗罐为主,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牡丹草叶纹,用铜单线勾勒涂抹斑块等手法,与青花刻划印花结合相互作用,但装饰手段单一,用刻划涂抹的手法说明了原始状态,每件珍宝价逾黄金。

明代

明洪武朝 釉里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釈放有粗松致密两类。一种手感轻瓷化程度差,一种断面细腻紧密白中略灰。

明永乐宣德时 釉里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呈娇艳欲滴油润晶莹纹饰简约灵动达到了巅峰。在永乐时景德镇窑成功创造了鲜色的纯正鲜紅釄。而在宣德时,对铜紅料的烧造技术掌握更好,更出现了宝石紅祭紅積紅霁紅醉紅、大紅、鸡血牛血等新品种,以色泽分深浅四种。

清代

至康熙雍正乾隆时官窑重视恢复这项技术,在这三朝都有上乘作品。与明相比清式更改进,更能分出浓淡色阶。这是又一个重要进步。在康熙早期其它方面能够掌握高温下铜绿发色的效果,比前世有所提高。此外此期间的其他艺术品也很受欢迎,如摇铃尊鱼藻缸山水盘等代表作均为康熙时代典型作品。此后在雍正年间继续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宝烧”,技艺更加精细而且稳定,使这一时代成为历史上的顶峰,并展现出更广泛内容的图案,而同样保持着鲜亮和美观性特别是在青花和同时施用的“青花+釄里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