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紫砂老街打造了许多紫砂大师__紫砂之家

紫砂老街:蜀山南街

在紫砂的诞生地江苏宜兴丁蜀,有一条老街──蜀山南街,在这条街上走出了许多紫砂艺术巨匠,包括当代的顾景舟大师;一千年前,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在这条街上教书,这条不足五百米,只有两米多宽的老街,给我许多依稀可见的故事……

南街,一边靠?蜀山(这山原来叫独山,后来,苏东坡说,此山似蜀山,于是,就改名叫蜀山了),一面挨?蠡河,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避难宜兴的范蠡而称的一条河,这位被称为陶朱公的范蠡与他的夫人西施在丁蜀留下了许多足迹和美丽传说,在丁蜀镇至今还有一条街叫蠡墅路,在那条路上,范蠡西施筑墅传授陶艺,蠡河,是陶都宜兴丁蜀人民的母亲河,是六千年陶瓷歷史的源流,多少年来,通过这条河,把陶瓷匠人们的作品带往世界每一个地方。

有人说,蜀山脚下的南街,是紫砂的发祥地,在街的西头有一个学校,是道光年的建筑,原来是一个私塾学堂,在光绪年间改为“东坡学堂”,是当代许多紫砂大师成长的摇篮,如今,紫砂壶中有一款经典之作叫“东坡提樑”,传说是当年苏东坡设计的,也许是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吧。五百米的老街,今天还残存有不足三百米,离它不远处的西北面是新中国紫砂製作中心的紫砂工艺一厂,街的南面是一座復建的寺庙,具有两千多年歷史的显圣禅寺可惜在“”当中被破坏殆尽了。一条不长的老街,承载?一部中国近代紫砂歷史,从这条老街上,走出了程寿珍,朱可心王寅春,裴石民,顾景舟……如雷贯耳的紫砂大师,在这条老街上诞生了在国际上屡获殊荣与大奖的紫砂艺术作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古称阳羡,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宜兴被称为陶都,其实,只有丁蜀镇生产陶瓷,丁蜀的製陶歷史已有六千年了,但紫砂只有一千年,有文献记载下来的歷史更短,蜀山作为中国紫砂壶的生产中心,真正把紫砂从日用陶瓷发展成艺术陶瓷的,有明确纪年的只不过五百年。

如今的南街,真的已经成为全国紫砂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许多紫砂爱好者来到丁蜀,都会在这条铺满青石板路面的街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当年那些紫砂匠人们在这狭小的弄堂里面生火,做饭,劳作的景象,南街的记忆,是一家一户的坊间生产,是家家做壶,户户製陶的地方,由于临河而建,每家的后门都会有一个楼梯一样的石板铺成的河阶,用于取水,淘米,和洗衣服,在南街的河对面,其实还有一条街,叫北街,北街主要是茶馆,当房,米店等商业为中心的街,虽然一河之隔,但有一架明代建造的石拱桥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工商娱乐齐全的一个小市镇。可惜,这蜀山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拆掉重建成水泥大桥了,与现在残存的古南街极不协调。

我对南街的记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期间,当时我八岁的时候,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住在南街上,他们家世代都是做紫砂壶的,那年快过年的时候,一位亲戚生病要去上海住院治疗,上海的医生开口要我们的紫砂壶,由于当时不允许在家里做壶,只能偷偷做了两把壶,并且买了两包大前门香烟送给烧?师傅偷偷地烧了出来,可是,我不小心打碎了一把,弄得我那亲戚很是懊恼,后来,我父亲知道了,就去找紫砂厂厂长批一张条子,花了十元钱买了五把壶送去上海,要知道,这十元钱相对于我母亲半个月的工资,够我们姐弟三人一年的学费,听父亲说过,当时顾景舟做一把壶的工价是二点八元,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很难忘的,由于上海的医术好,我那亲戚至今还活?,早几年还做壶,现在,由于年事已高,眼睛老花,就不再做了。

南街,只不过是一条只有两米多宽的弄堂,长不足五百米,青石板下面是下水道,每天在这里劳作的紫砂艺人已一个个离我们远去,剩下的只有绵绵的记忆,这条街上走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承载?一代代紫砂人对艺术的嚮往与追求的足迹,生活在今天的製壶人们,已经很少会走一走这条曾经带给我们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青石路,很少有人会再在这条街上站一回,抬头望一望一线天空美丽的云彩,也很少有人会在这条街上的祖屋中推开窗子,呼吸一下紫砂带来的泥土和歷史的芬芳气息,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有人来到老屋贴上一副祈福的大红对联,点上一炷香,期望祖宗留下来的紫砂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南街,我再一次来朝圣!在这厚重的紫砂歷史青石板路面上,留下思念,留下对紫砂的神往……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