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77岁的基弗在宫殿中建造废墟是毁灭还是重建

2022年,

威尼斯,

这座被誉为“亚得里亚海明珠”的意大利东北部城市,

举办了因疫情而推迟一年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同时,也迎来了她建城1600岁的生日。

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在威尼斯双年展同期,

安塞尔姆·基弗,

献上了他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在威尼斯公爵宫的Sala dello Scrutinio里,

由一系列大型绘画装置作品组成的展览:

《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

重复创造与循环毁灭

“有时,会在过去和现在的时刻之间发生融合。当它们集合在一起时,人们会在即将破裂的波浪空洞中体验到某种静止。起源于过去,但归根结底又与过去无关。这些时刻既属于现在,也属于过去,但它们所产生的才是至关重要的。”

——基弗

威尼斯公爵宫又名威尼斯总督府,始建于814年,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筑。这个宫殿不仅仅是总督的宅邸,对威尼斯人来说,法律在这里制定,裁决在这里进行,总督在这里举行政务会议,甚至连监狱都是这个建筑群的一部分,这个宫殿可以说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展览现场,2022年
Sala dello Scrutinio,威尼斯公爵宫
Photo by: Andrea Avezzù Courtesy Gagosian and Fondazione Musei Civici VeneziaEmulsion

在《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展览作品中,基弗利用包括金属线、金箔、织物、泥土、稻草、绳索、纸、蜡纸、鞋子、木炭等多种材料,创造了一个荒芜的世界。

“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展览现场
2022年,Sala dello Scrutinio,威尼斯公爵宫
图源:VernissageTV 视频截图

犹如被爆炸点亮的天空下,铺满画面的凌乱黑色炭条,像是无数无名者的墓碑。被烧毁的书籍,是文化毁灭后信仰的丢失。鞋子、梯子,这些物品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里有人来过,但在历史的洪流中,永恒的并不是生命,而是被抛弃在时间中的痕迹。

“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展览现场
2022年,Sala dello Scrutinio,威尼斯公爵宫
图源:VernissageTV 视频截图

基弗,这个偶像破坏者,将他创造的世界在这里展开,在宫殿内华丽而辉煌的穹顶之下,作出的是对历史的重复创造和循环毁灭。他的作品,如同刺破梦幻泡沫的麦芒,将我们拉回到残酷但却无比真实的现实中。

“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展览现场

2022年,Sala dello Scrutinio,威尼斯公爵宫

图源:VernissageTV 视频截图

已经77岁的基弗,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创作热情。

2021年年初,巴黎高古轩为基弗举办了第10次个展——“金缕地”(Field of the Cloth of Gold)。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地平线上插着十几把锈迹斑斑的镰刀——这是这次展览中的其中一件作品所呈现的画面。

基弗,Cornfield with Scythe - for V. v. Gogh(作品局部), 2020,摄影:George Poncet, © Anselm Kiefer, Courtesy of Gagosian

在荒凉的风景画中融入稻草、金属、灰烬和铅等材料,基弗说:“稻草之所以让我着迷,源于我在学校读过的保罗·策兰的诗《死亡赋格》。”

“金缕地”展览现场,2021年,photo by Thomas Lannes, © Anselm Kiefer, 图片来源:Gagosian

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1月11日,法国巴黎的大皇宫临时美术馆,展出了他在疫情期间创作的绘画及装置作品,名为“致敬保罗·策兰”。在展览中,共展出雕塑、装置和19幅大型油画,与德语诗人保罗·策兰难以捉摸的诗歌交相辉映。

安塞尔姆·基弗:致保罗·策兰,巴黎临时大皇宫,2021-2022,摄影:Ana Beatriz Duarte‍

基弗的这两个展览中的作品,都提到了保罗·策兰,这个对他影响极大的诗人。

保罗·策兰

具体的绘画与缥缈的诗

“对我来说,诗歌就像大海中的浮标。我从一个游到另一个,没有它们我就会失去方向。”

——基弗

诗歌对基弗的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保罗 · 策兰的诗歌。

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被战争的黑暗所笼罩。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与生命的消逝,保罗·策兰用奇谲的隐喻、冷峻的修辞,完成了控诉纳粹罪行的史诗巨作《死亡赋格》。也是在这个时期,基弗出生。

在废墟中成长的基弗,年少时在读过《死亡赋格》后,对“废墟文学”与保罗·策兰的诗歌产生了心理上的共情。之后,保罗·策兰便“进入”到了基弗持续数十年的创作中。

基弗的画与策兰的诗,都是在用近乎卑微的细节反映宏大的叙事。但所谓历史,不也正是由一首诗、一场特殊的风景、一段经历所引发的震撼……种种碎片化的记忆与事件所构成的么。

“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展览作品局部
2022年,Sala dello Scrutinio,威尼斯公爵宫
图源:VernissageTV 视频截图

但对于基弗而言,历史是没有情绪的,也无需解读,“不是既定的,不是真实的,它只是一种材料,就像雕塑家的粘土或画家的颜料。”层层剥去历史的厚重伪装,也许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苦难、伟大、死亡、辉煌、破坏、毁灭,并不是历史的本质,而只是人类赋予它的一种肤浅的修辞。

基弗与策兰的“相处模式”颇为有趣。

基弗在工作时,常常会在脑海中与策兰展览对话。他会站在策兰的角度去审视和批评自己的作品,但“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文字与图像的纠缠,让基弗的绘画既具体但又缥缈:他需要用具体的图像与符号让画面成立;但同时,诗人的词汇和思维又让他的作品具有某种不可解释、也无需解释的气质。这也许正是基弗的绘画让人感到难以读懂的原因。

基弗作品中的那些不可解释、也无需解释的瞬间

基弗说:“语言不是用来描述某件事,而是用来提升另一个世界的。”换句话说,诗歌不仅仅是另一个世界,而是世界本身。

基弗与策兰的诗歌,表面上是在讲述历史,但本质上是在探讨宇宙间万物的存在与虚无的关系和状态。在基弗看来,虚无和存在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以连续的节奏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哲学观也贯穿在他的工作方法与作品中。基弗将自己的创作过程描述为不断的开始与毁灭,是处在进行中,而不是完成的。

虚无是永恒的,但希望亦然

基弗说:“我不建造废墟,但我觉得废墟是事物展现自己的时刻。废墟不是灾难,而是事情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刻。” 正如作品《这些著作在被烧毁后,将最终带来一丝光明》这一标题所提示的,生命与文明被毁灭的时刻,也是希望重新被燃起的时刻。

但基弗的逻辑并不只是停留在浅层的控诉与宣泄,也不是刻意地为苦难供给希望与力量,而是指向了更为宏大的宇宙哲学。

创作中的基弗

基弗的作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提问,或者单向的回答。他的作品实现了某种循环,具体来说,是破坏与重建之间的循环。这种逻辑关系,在他的作品中,揭示的也许正是历史的某种——所有的文明终将被废墟所覆盖;而废墟上也总会闪着希望的光芒。

灾难与战争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行。基弗的作品在今天的世界中,为了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历史与时间的不一样的角度。

安塞尔姆·基弗:致保罗·策兰,展览现场,巴黎临时大皇宫,2021-2022,摄影: Ana Beatriz Duarte

破坏、废墟、死亡、冲突、信仰缺失……作为偶像破坏者,基弗的艺术和保罗·策兰诗歌,是在无情地揭开历史的伤疤,但更是为站在“废墟”中的我们指出了一个重建希望的方向——在战火蔓延与掩埋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