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林少杰将艺术蔓延到生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从早年的国家级羽毛球运动健将,到积极参与完善四川省福建商会及其各地分会的建设,为几千家闽籍四川企业家在异地他乡建造“精神家园”;从注重异地为商,相帮互助,造福乡梓,被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等地的漳州商会及芗城商会聘为名誉会长,再到投身当代艺术、关注艺术生活方式事业,倡导当代生活新方式,成立圆成艺术基金会……林少杰有着丰富的人生履历。他的身上,既有着“宽厚而随和,睿智而坦然”的南方海洋文化特有的气质;也有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力量。

今年三月,作为香港取消强制酒店检疫措施,以及内地疫情放开后的亚洲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国际艺术盛会,香港艺术周一扫前几年阴霾,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对新一年的信心。值此时机,我们特别策划了“99ART神秘大咖带团,悠享三月香港艺术盛会”的四天三晚私享艺术游学活动,邀请众多藏家深度艺游香港,这其中便有香港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原香港菌丝文化艺术基金会发展为香港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泰中艺术家联合会顾问林少杰。

有着传奇经历的林少杰,本身就自带很多精彩的故事。游学活动后,以香港艺术盛会为切入点,我们与林少杰聊了聊他的人生,以及这些年在文化、艺术、慈善领域所做的工作。已近“耳顺”之年的林少杰觉得自己仍在富有地接受挑战,他的声音饱满且有力。

香港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少杰

1

从今年3月的香港说起

99艺术网(后简称99):对于三月份的香港之行,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林少杰(后简称林):今年香港艺术周期间,除了Art Basel HK 和Art Central这两大展会,我们还着重参访了高古轩画廊、白立方画廊、卓纳画廊、当代唐人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豪瑟沃斯画廊、VILLEPIN 画廊、保利·香港艺术空间、M+美术馆、K11美术馆等世界著名画廊、美术馆,以及苏富比、富艺斯等国际艺术品拍卖机构。

大疫之后,百业待举,艺术行业亦然。Art Basel HK 和Art Central是两场久违的汇聚多元文化的国际重大艺术盛会。世界上著名的画廊、美术馆、拍卖行、艺术机构争先亮相。同时,除了艺坛巨匠的艺术作品,也看到了一大批新兴的、先锋的、新锐的艺术家作品。这两场盛会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艺术新成果、新动态、新方向,很具有启发性;也为机构和藏家发掘艺术财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尽管是丰富而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在寻求一种或者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艺术家试图通过特有的表现形式,以期达到超越时空、民族、地域的局限,把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和一个个体的思想、情绪、表达出来。当代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深度。不仅如此,在这两场艺术盛会中,我还感受到了更为宽泛的精神感召力,很多作品不仅是美学的,还是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引发我们关注与反思这个时代中,诸如环境破坏、灾害、民族冲突等问题。

林少杰与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尤永,艺术品收藏家童雁汝南 一起参观 Art Basel HK与香港第八届Art Central

2

从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到资深艺术从业者

99:作为国家专业运动员出身,之后从商,你是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与艺术结缘的?

林:我出生于福建漳州。漳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镇,也是现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海外侨胞最多的侨胞之乡。漳州仰赖于丰富的海洋产品和充沛的雨水及带季风气候,漳州素有“鱼米之乡”、“果蔬基地”的美誉。

在文化渊源上,漳州的民俗、宗祠、家庭教育,为人处事的思想,都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气息。我自幼深受熏染,这种文化也成为我人格精神的内在基因,和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家庭教育上,受益于父母待人宽厚、谦让、诚恳、助人的言传身教,我从小就养成了包容、仁和、谦逊,达己的处世之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尊崇“舍得随缘”的处世之道。

少年时期,我从未经过专业训练,但每每在全市举行的会上,也总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因为运动成绩好,很小的时候我就被选入福建省体工队,后被选拔为国家级羽毛球运动健将,多次在国内外各种重大赛上斩获殊荣。

在我们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般人想接触、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其实是很困难的,但好在因为我是运动员,有许多时间和机会到世界各地参加集训、比赛和游历,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耳濡目染了各国的文化艺术和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与艺术的缘分。

林少杰与蜚声中外的羽坛传奇人物汤仙虎共话当年

99:在行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对哪些艺术门类和艺术家更感兴趣?

林:我对现当代艺术、书法绘画、古典家具、雕塑造像、古玩器物、篆刻铭文都比较感兴趣,其中尤其对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林风眠等大师的作品特别倾心。

林少杰在展会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99:通过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艺术的了解,你认为文化和艺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作用?

林:经过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和文化浸染,我深深感受到,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背后都离不开文化的强大支撑。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和每个人的灵魂和血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强”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我认为文化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更加凸显。

从成长经历来说,我的确比我同时代的人有更多机会“看世界”,但同时也说明了我选择把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文化艺术产业,并不是偶然的冲动之举。文化艺术对于国家与社会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从那时开始,我觉得人生应该有一种别样的、更有价值的体现。

林少杰在泰国,与泰中艺术家联合会蔡义批主席共同参加《泰中艺术家联合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

3

文化艺术不应该成为远离大众的“奢侈品”

99:所以你开始投身艺术的传播和文化艺术产业等工作中?

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审美的需求也在提升。我认为文化艺术不应该成为远离大众的“奢侈品”。作为文化艺术从业者,我们不只关注艺术,更关注艺术的生活。文化艺术要走入寻常人家,丰富大众的精神内容,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从而社会才能更美好!

但通过逐渐深入到这个领域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艺术界与大众,像是被隔开一样,圈内的人很难走出去,圈外的人也很难走进来。所以,近年来,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更加注重文化艺术如何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现实上。

北京·黑桥村艺术家聚集地被拆迁 菌丝基金会组织的艺术家展览活动

林少杰在《带走黑桥》展览现场与艺术家交流

99:对于实现这一理念,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林: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成立“圆成艺术基金会”,这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综合的文化艺术组织。我们会经常组织和支持新青年艺术沙龙举行艺术体验活动,包括民谣演出、新专辑的发布;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讲座;电影放映与导演交流会;文化艺术的新书发布会与作者交流会;文化主题对话;邀请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到独立艺术空间项目——Individual,进行艺术体验创作等。

除了这些常规的活动之外,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形式,组织开展“将艺术蔓延到生活”一系列活动,努力将艺术蔓延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去。比如著名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与《地书》,就在橱窗项目中展出。为了打破艺术与大众的圈界,我们策划举办了“艺术家深夜食堂”,将美食、艺术、热点话题相结合,尝试以直播的形式拉近大众与艺术家、文学家、影视名人的距离,探讨大家关注的有关艺术、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公共问题。

圆成艺术还与新青年艺术沙龙合作,在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设置了3大展位:《独立成册》、《书塔计划》、《李飒冷眼看世界》。其中《独立成册》,集结了国内各地代表性的40余家艺术机构的书籍、画报、专刊、简报等珍贵资料,如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站台中国、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民生美术馆、OCAT、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等,同时还有40多位独立艺术家提供的艺术书籍,可以说是国内艺术出版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聚会。

《李飒冷眼看世界》通过陈设装置作品、冰箱贴墙、摄影作品墙等,结合艺术家现场签售,配备展览讲解员,为前来体验的观众讲解当代艺术的同时,也为艺术走进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大大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也增强了受众的艺术体验。

《书塔计划》是由摄影师潘溪等人发起,圆成作为协办方主力推动的一个公益项目,旨在推进倡导全民阅读的公益性项目,为大众参与到艺术中来,打开更多的途径和窗口。

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圆成艺术展位现场展出 北京各大艺术机构和美术馆出版的图书汇展——《独立成册》

香港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在 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公益展海报

4

扶持新锐艺术家

99:除了这些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活动,据了解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也在积极扶持新锐艺术家?

林:坦率地说,我毕竟是个艺术圈的“门外汉”,虽然有一股热情,但是缺乏完整的理论修养。但我始终坚持凡事不违“初心”,所以凡事能为文化艺术尽点绵薄之力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

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为了探索中国当代水墨画的新发展,奖掖和扶持中国青年艺术家,2015年我们专门为当代青年艺术家李宁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了的个展《林中路》。当时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皮道坚作为学术主持人认为,李宁的作品是当代水墨艺术的“另类”,是在传统文化上的自信,又与传统水墨拉开了“距离”,是当下对一 种文化的自觉,“透露出东方哲学的微言大义”。著名艺术批评家鲁明军作为策展人认为,对李宁艺术家不要用以传统的“水墨画家”来看待,而更应当以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来审视。借此机会,展会还组织了以李宁当代水墨艺术作品展览为契机的“当代水墨艺术”专题学术研讨会。

扶持新锐艺术家这项工作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

圆成艺术基金会为当代水墨艺术家李宁 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林中路》现场

圆成艺术基金会为当代水墨艺术家李宁 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林中路》现场

5

让艺术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99:通过艺术支持社会慈善,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林:我希望能将艺术融入社会关爱,让社会更有温度。文化艺术更多的属性应该是社会性的、公益性的。中西方那些极为重要的建筑、博物馆、艺术馆、陈列馆、艺术家纪念馆,绝大多数都是公益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身为一个艺术从业者,不能仅仅为了艺术而艺术,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需求。

自闭症儿童是容易被社会忽视而又特殊的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往往对于绘画、音乐具有独特的天赋和兴趣。为了引发更多人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圆成艺术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放进安徒生的笔筒——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

这次活动号召了来自全国各地,如苏新平、王华祥、栗宪庭、西川、肖全、贾樟柯、王磊、何岸、张全、贺敏、李宁等200多位批评家、艺术家、导演、作家、诗人、音乐人的响应和支持,他们的艺术作品通过圆成艺术品交易平台,进行公益售卖,售卖所得全部捐赠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自闭症儿童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救助,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培养他们的绘画、音乐、书法的兴趣爱好。这次活动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爱这个特殊群体上,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林少杰(左三)与中央美院造型学院王华祥副院长(左二) 等到场嘉宾进行现场交流

香港圆成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放进安徒生的笔筒——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

6

应用科技创新,搭建艺术品流通平台

99:除了面向艺术家和社会公众的活动之外,圆成艺术基金会在艺术品交易的领域中,在做哪些工作?

林:2018年6月,在成都市阿玛尼艺术公寓,我们举行了“MYART(玛雅) 艺术品流通生态”项目新闻发布会暨项目推进会。来自美国、尼泊尔、白俄罗斯、韩国、泰国、阿尔巴尼亚、香港文联、香港美协等文化使节、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泰中艺术家联合会、中奥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天津美院等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艺术家以及主流媒体等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也得到了四川省、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

圆成艺术基金会一直在探索建设一个艺术品展示、交易的生态系统平台,让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媒体、艺术品消费者、艺术品藏家、艺术品耗材商家,乃至艺术衍生品都能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实现价值交换,在艺术品与大众之间提供他们所需的入口和出口,为推动全球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为艺术品流通生态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林少杰在活动现场致辞

林少杰的道路看似一路坦途,但其中也必然有他未言及的辛酸苦辣和五味杂陈。对此,林少杰在采访的最后诙谐地借用陶渊明的一句诗,表达了他一直努力的心态:“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