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大学生作品涉拍艺术市场双刃剑

2010年12月,大学生艺术网与某知名拍卖公司联手主办的首届“大学时代——中国艺术院校学生作品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参拍作品345件,成交率76%,成交额425万元。 2010年12月,大学生艺术网与某知名拍卖公司联手主办的首届《大学时代——中国艺术院校学生作品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参拍作品345件,成交率76%,成交额425万元。受此次成功的鼓励,2011年9月,两个机构再次携手举办了《大学时代》专场,将其打造成一个年度盛筵,并再次取得了成交额270万元、成交率40.68%的成绩。2011年底,该专场的作品征集活动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以筹备次年的拍卖。 《大学时代》横空出世,立即被看做广大在校生的福音,每次征集活动都应者如云,学子们期待着在拍卖中被藏家接纳,此后能在市场上高歌挺进。 对这件大好事品头论足,无疑很让人厌烦。毕竟,在工作难寻、机会难得的社会里,花费了四年、甚至七年在院校里苦读的学子,谁不梦想着早日成名?拥有良好客户资源的知名拍卖行鼎力相助,自然应该为人称道。 但是,考察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后,我们却发现,《大学时代》之类活动,尽管表面上起到了扶植年轻艺术家的作用,实际上却给艺术家、收藏家、经营机构提供了十分不利的价值导向,必将使本已乱象丛生的中国艺术市场变得更加混乱。 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规则,是由画廊担任一级市场,藏家主要通过画廊购买作品,拍卖行则经营大师级作品,很少有艺术家绕过画廊直接出售作品,更不用说直接送拍了。2008年9月,达明·赫斯特自己把作品拿给苏富比,被看作艺术家直接送拍的特例,而他这么做也只是想考察一下在拍卖市场急遽扩张的现状下,自己究竟处于什么位置。但在当代中国,大多数藏家都是直接从拍卖行购买作品,这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一级市场长期得不到健康发展,画廊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除了著名外资画廊和少数规模较大的本土画廊,大多数画廊都勉强度日,很难维持收支平衡。二、拍卖行公布的数字成了藏家的唯一参照,藏家只关心作品涨幅、不关心作品质量,实际上,他们只是投机者。这就是市场现状,尽管学者和博物馆长们竭力呼吁建立良好的收藏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本土收藏家、推动当代艺术健康发展,但在以拍卖行为唯一参照的市场结构中,这些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 就艺术家而言,近年最大的变化是年轻艺术家的磨练期越来越短,《70后》《80后》,甚至《90后》艺术家成名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以致于刚刚走进艺术院校的技法类学生,不是先考虑提高创作能力,而是先考虑联络画廊、拍卖行。理论类学生的情况也类似,很多人不考虑提高理论水平,而是进校就想当策展人、批评家,不管水平如何,先到处折腾一番,博个出名出位。早日参加社会活动固然能带来一些机会,但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更重要的是,浮躁的心态导致了学院氛围的变化:艺术院校不再是培育艺术家的地方,而变成了商场、战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和艺术市场来说,这都是最大的灾难。 看上去很美的《大学时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鼓励年轻艺术家直接送拍,挤压画廊的生存空间。《越级代理》是中国艺术市场混乱的根源所在。在缺乏正常的市场秩序的情况下,本已深受艺术家与收藏家直接交易之苦的画廊,更因实力雄厚的拍卖行介入而举步维艰。 第二,年轻艺术家跳过了正常的成长周期,虽能尽快进入市场,却缺乏稳定的市场基础。 一般来说,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提高,要经过一个由画廊定价并以10%左右的速率逐年上涨的过程,画廊竭力保持其稳定涨幅,即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维护价格尽量不发生波动,并通过展览、媒体宣传等手段提高艺术家的知名度。这种方式尽管要求艺术家经过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成长周期,但其带来的成功却有着牢固的基础,符合艺术家的长期利益。但在《大学时代》拍卖中,为了吸引藏家,对学生作品以低至500元的价格起拍,人为地造成价格暴涨的局面,这不仅是对作品的不尊重,也对年轻艺术家未来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第三,加剧了收藏家的投机心理,使中国缺乏真正《藏家》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极大地妨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 收藏家不仅是作品的购买者,也是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一支优秀的收藏家队伍,对于培育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夺取话语权、建设文化强国,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成为合格的收藏家,必须具备深厚的美术史基础、独到的眼光、对艺术的真正兴趣,并注重收藏的系统性,因为持续地关注一个艺术家,是建立有价值的收藏的必由之路。然而国内的现状却是:大多数《藏家》以投资为目标,只关注《拍卖权力榜》上的名字和数字,期待艺术市场天天暴涨,其收藏方式如同投机,东一榔头西一棒,无系统性可言,更不用说有意识地扶植艺术家成长了。此类《收藏》不仅不可能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反而会破坏艺术生态的平衡,致使市场严重泡沫化,价格暴涨暴跌,真正的藏家买不起作品,最后让艺术家也变成投机者。 《大学时代》拍卖会的举办无疑是雪上加霜。它利用这些《藏家》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投机心态,以500元的价格吸引眼球。作为国内的拍卖机构,该公司的此类策略提供了十分不良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引导《藏家》向投机者的方向发展。 第四,作为二级市场,拍卖行本应是大师级作品的逐鹿舞台,《大学时代》之类的拍场的建立,却极大地降低了拍卖行的准入门槛,破坏了行业规范和行业整体形象。 虽说中国藏家普遍愿意从拍卖行购买艺术品,但究其原因,无非是拍卖行的准入门槛高,相对来说可信度也高。因此,尽管国内拍卖行上千,却只有《Top10》能运转自如。一旦拍卖行开始滥收滥拍,变成低价艺术品集市,必将导致藏家对拍卖业的整体信任度下降,阻碍拍卖业的正常发展。 第五,尚未毕业的学生,大都不具备成熟的艺术风格,不适合立即进入市场。 艺术是人类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要形成成熟的艺术风格,除了具备娴熟的技巧外,还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艺术史上从未出现过直接从校园里走出艺术大师的情况。学子的首要任务是培育自己的风格个性,而不是试图绕开磨练期、立即投入市场。尽管近年来年轻艺术家的磨练期已极大缩短,但在《大学时代》之前,还未曾出现过大规模地立即从校园投入市场的行为。主办方所提供的这一导向将使学子们变得更加浮躁,更难以获取长期的、脚踏实地的成功。 培养年轻艺术家有多种方式。国际通行的方式,是由画廊、基金会来培育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帮助他们逐步获得成功。这种方式不仅能为艺术家提供机会,而且能引导他们稳打稳扎,磨练创作能力、提高与市场打交道的能力。经过长期实践,已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作为国内最大的在校生专属网站,大艺网与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合作建立了《大学时代艺术空间》。然而作为画廊,此空间成了《大学时代》拍卖会的附属品:空间的成立源于该拍卖会,且充当拍卖预展场地,未能真正执行画廊功能。如果正如其广告语所言,建立《大学时代艺术空间》的目的是《为怀才不遇的你服务》、换取《一颗对于艺术不惑的心》,那么,促使该空间转变功能,真正成为大学生作品的代理机构,扶植年轻艺术家稳步发展,帮助他们吸引真正的藏家,才是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