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留连接你我第八届画廊周北京呈现精彩内容
画廊周北京2024外场图片
第八届画廊周北京于2024年5月24日正式开幕,举办日期为5月24日至6月2日。本届画廊周吸引了近40家国内外参展画廊与非营利机构参与,画廊、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和公众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动艺术的发展和交流,将带来超过40场精彩展览。798艺术区作为活动的核心,联动草场地艺术区、博乐德艺术区等本土文化地标,以及全国农业展览馆、CBD艺术区等核心点位,共同构建了一个跨域地理空间与年代时间的艺术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4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年画廊周北京选择以“漂留”作为年度主题,通过主单元与特约单元丰富多彩的展览项目深化此主题。“漂留”不仅是对艺术作品流转与沉淀的描述,更是对艺术家创作状态的深刻反映。本次画廊周希望探讨艺术作品在时间长河中的流转与沉淀,以及本土艺术与国际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画廊周北京项目总监杨佳霖女士在致辞中提到,“漂留”的深层内涵是在动态平衡中,让优秀的国际艺术内容“留”在本土,同时,也寄希望于发挥画廊周的平台优势,帮助本土艺术家和艺术项目“漂”出去,走向国际舞台。
画廊周北京2024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展览和艺术家的选择上,今年的画廊周同样展现出了对艺术多样性的尊重。从老一辈艺术家的深厚底蕴,到新兴艺术家的创新探索,每一场展览都是对“漂留”主题的独特诠释。同时,为呼应本地艺术语境与国际艺术能量交相呼应、共生繁荣的现象,从对国际艺术家的关注,到对本土艺术家的支持,画廊周。除了个展,本届画廊周还有多个画廊与机构尝试以群展进行的形式探索,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
画廊周北京2024“最佳展览奖”及“探索奖”评选现场
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体现了画廊周对于艺术未来的态度。本届画廊周北京的新势力单元由袁佳维策划,以“风的内侧”为题,呼应“漂留”主题,着力于中国年轻艺术家对全球文化性和中国本土性的思考与表达。北京公社创始人冷林表示,当代艺术的特点就是不管哪个时代都会有年轻的艺术家。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杨北辰也提到,年轻艺术家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某个阶段,非常期待得到像画廊周这样的平台的支持。通过委任创作加上收藏的方式,画廊周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
画廊周北京2024“最佳展览奖”及“探索奖”评选现场
此外,从公众角度来看,本届公共单元更强调与公众直接发生互动。艺术家邱志杰与画廊周北京共同策划,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同期,秉承奥运精神,探讨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之间的人文共性,通过“诗歌马拉松”等公共单元活动,欢迎每一位诗歌与艺术爱好者踏入这片 “城市诗歌海滩”,共同参与马拉松式不间断的诗歌创作。这种互动不仅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也为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画廊周北京2024外场图片
【画廊周北京】
画廊周北京成立于 2017 年, 致力于以先锋、专业的态度建立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对话和推广平台。每年画廊周北京围绕北京地区的画廊和非营利机构的最新展览展开为期九天的艺术活动,包括:展览开幕、媒体导览、贵宾导览、学术讲座、行为表演、艺术家工作室探访、私人收藏探访、派对、年度晚宴等。其中,为期三天的贵宾日邀请国内外重要的美术馆馆长、收藏家、策展人、艺评人与媒体共同参与,为国内外的艺术从业者与收藏家提供一个深度交流的空间;为期六天的公众日则通过展览通票、语音导览、论坛、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动,为生活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市民提供了解艺术创作和展览的渠道,打造北京的“艺术季”。
【2024画廊周北京展览概览】
主单元画廊
A26空间展出了艺术项目第十集,来自津巴布韦的艺术家布莱特·查尔斯·塞勒(Brett Charles Seiler)的“致谢我的往日恋人”;
北京公社展出了周轶伦的个人项目的展览“SANLIANZMK”,试图重新审视自身和外部、秩序和混乱、意义和行动、日常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CLC画廊的杨光南个展“无主之地”解构了封锁性困顿中所积累观察;
Click Ten Gallery展出了ONS小组项目的活力艺术实践和山本捷平(Shohei Yamamoto)个展;
誠品畫廊在本次呈现的35周年收藏展通过百件作品梳理了华人现代至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
麦勒画廊展出了曹雨2021年“路过人间”的续章个展“化粪池”;
常青画廊展出了中国艺术家邱志杰展出他在的第三次个展“生态实验室”,呈现艺术家近几年与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劳动者接触并开展学习的结果。
HdM画廊带来了郑孟强个展“东冲暖流”,将展出其近两年的绘画作品;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焚舟纪”群展和朱小禾的“针芒”。“焚舟纪”以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 (Angela Carter) 同名小说为支点,其中参展艺术家的创作路径与卡特颠覆性写作不谋而合,重构了当下共享的认知范畴;“针芒”则呈现了艺术家三十年来的重点绘画。
户尔空间带来了英国90后多领域艺术家詹金·范·齐尔(Jenkin van Zyl)的首次中国个展“无限生长”;
inner flow Gallery 的主题群展“巨物移动身体失重”将画廊建筑视为一个整体,呈现了9位艺术家的作品,继而模拟出一个无法撼动的巨大体系所引发的思维幻觉;
墨斋画廊则与康春慧合作首次个展“凝视遥远的自己”。
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展出了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Christopher Le Brun) 个展“月相”;赵刚的“肉食者”探索了个体身份与文化冲突及历史断裂的关系;
魔金石空间展出了见长于“新和平”概念探索的铁木尔·斯琴(Timur Si-Qin)第三次个展“预见 你”;
偏锋画廊带来了中国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康海涛的第五次个展“绿岛”;
香格纳画廊展出了艺术家石青于所策划的实验性项目“学习Ⅱ”将通过影像、装置、文本、档案、绘画等媒介的多重交汇,延展出自由开放的讨论场域;
马刺画廊展出了周岩的第二次个展“九霄云外”和罗克萨娜· 皮鲁兹曼德(Roksana Pirouzmand)的中国首展“失去重心前的十七段叙事”;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呈现由崔灿灿策划了群展28周年大展“金色”充分体现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艺术实践与面貌;
東京画廊+BTAP展出了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带来了其最新创作的油画及雕塑创作;
空白空间的克里斯汀·孙·金汤玛斯·马岱尔(Christine Sun Kim Thomas Mader)双个展“比空气更轻”聚焦于空气“可见可感”的形态与手语口语多重表达的相结合;
白石画廊的双个展梳理了两位第二代具象派成员画家前川强 (Tsuyoshi Maekawa) 及名坂有子 (Yuko Nasaka) 自1960年起至近期的创作。
主单元非营利机构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展出了德国艺术家阿尔伯特·厄伦(Albert Oehlen) 的展览“绘画”;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展出了前卫艺术家组合文敬媛与全浚晧(Moon Kyungwon Joonho)的展览“气象站”,以人工智能和后人类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议题;
木木美术馆展出了艺术家娜布其首个职业生涯中期研究型展览“绿幕游戏”,呈现了其2013-2024十余年创作的40余件关键作品;
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险境集”聚焦于周遭事物中如废墟般的现实片段,以多种创作媒介加以诠释主题“险境”;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了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无尽的刹那”,涵盖艺术家近50年以来共计127件作品;长期围绕材料原貌、非对象性雕塑语言及空间场域关系的艺术家梁好的首次机构个展“步虚”;以及,美国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Miguel Ángel Payano Jr.)的首次机构个展“悟-物”
798CUBE展出了金允哲(Yunchul Kim)中国首展“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将在展出,呈现了其横跨多学科多媒介的艺术实践。
艺访单元画廊
艾可画廊的“人群中的人”尝试借由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的侦探式视角重新诠释绘画作品中人和自己、他人、以及人群(社会)的关系;
BANK画廊将呈现的1910年出生的极具影响力的巴西原住艺术家奇科·达·西尔瓦(Chico da Silva)与00后中国艺术家文爵的双个展;
桑塔画廊展出了奥斯卡·图阿松(Oscar Tuazo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探索水的物理特性、以及水与环境和建筑的关系;
亞紀畫廊呈现令咏的个展。
Balice Hertling的卡米耶·布拉特里克斯(Camille Blatrix)和志韦的双个展项目延续了2021年的“著色”;
阿尔敏·莱希将呈现两位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Jean-Baptiste Bernadet)及亚力山卓·卡德纳斯(Alejandro Cardenas)的双个展“变色龙”;
施布特-玛格画廊将展出了安德烈亚斯·舒尔策(Andreas Schulze)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内外反转”;
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则呈现了两位德国艺术家伊萨·梅尔茨海默(Isa Melsheimer)和哈拉尔·克林格勒(Harald Klingelhöller)作品间的独特对话。
(图片提供_画廊周北京 文字整理_孙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