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探秘古代制作瓷器的过程仰韶文化博物馆陶器珍品展览

仰韶文化,一个距今约5000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名称源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的首次发现。这个文明以其独特的彩陶艺术而闻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以豫三省为核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流域、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和青海,并且北抵内蒙古的河套地区。

自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以来,直到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文明留下的遗址总共有5213处,它们以华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广泛分布区域。这一区域覆盖了从豫东到甘肃和青海,从内蒙古长城线一直到江汉地区,其中陕西省成为拥有最多遗址数量的地方,有2040处,是周边省份数量的大幅领先者。

其中,最大的单一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的耀县石柱塬遺址,它占据了300万平方米的面积,这不仅是该文明范围内最大的一处,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庞大的一处考古发现之一。

根据先秦文献记载,大量关于夏、商、周王朝都城位置传说表明,汉族远古先民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这一带。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两个类型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即是汉族远古先民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

位于洛阳市西方80公里距离的渑池县东北部,就是著名的仰韶村。这里不仅因其美丽的地理环境而得名,还因为它所在地之崤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在1961年,该地被国家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