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唐代双鱼酒器陶瓷工艺的流金溢彩之作

唐代双鱼酒器:陶瓷工艺的精妙创作

在古老的唐朝,双鱼形酒器不仅体现了当时陶瓷艺术的高超,更是承载着人们对丰富和吉祥愿望的一种象征。考古发掘显示,这种造型至少可追溯至汉代,并在随后的时代不断发展与完善。

长沙窑出土了一件酱釉双鱼榼,呈轻便设计,由两条鲤鱼相对合抱成榼口,其腹部隆起,尾自然下垂收成平底。眼、鳞、腮、鳍雕刻细腻逼真,与其他器物形成鲜明对比。这件作品线条匀称玲珑别致,加上深沉的酱釉和丰满的鱼体,使整体显得凝重而有力。其两侧有直穿式纽,可以系绳,便于携带。此外,还有绿釉蓝釉以及彩绘双鱼榼问世。

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件三彩双鱼榼,是少有的模仿动物肖形酒器之一。这件作品采用扁圆腹设计,两个相连鲤鱼构成了整个器身,其肩部各有一拱形纽,可供穿绳系提;小口被两魚嘴共同承起;从侧面观之,如一条躯体肥硕的鲤鱼正欲跃出水面;从正面看,则犹如两魚嬉戏争抢食物的情景,让人联想到了生命之美。

山东青州也曾发现过一件三彩双鱼榼合金色黄铜制成,小口且具盖,有高圈足设计。每只魚眼球凸出呈黑色,每个魚间都有上下两只小鳍,以栩栩如生的形式展现。在江苏扬州,一则同样珍贵的地表文物也被挖掘出来,它是一件简洁但实用的白瓷瓶,上缀以黄绿褐色的三色彩饰,以及河北井陉县出的邢窑白釉双龙杯等,都展示了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段内生产者的技艺与创新精神。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看到广东梅县水车窑所产青釋雙魚形禮盒,其独特造型仿佛捕捉到了大海中的自由灵魂,而非就此止步,它们跨越时空,将故事传递给我们今天。

晚唐五代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用金银质地制作而成的小巧装饰品,其中尤以银制为最受欢迎者。而对于这些造型来源的问题,一些学者推测它们可能源自金银质地雙魚壶的模仿,而1976年内蒙古喀喇沁旗哈达沟门出土的一枚銀壶应是这种造型金属原型之一。

由此可见,在那遥远而又生机勃勃的大唐帝国里,不仅仅是诗词歌赋流传千古,更还有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工艺留给后人思考,无论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小礼品还是盛放佳肴的大气容器,都充满着一种无声的话语——对生活本身那种渴望和向往,对未来希望和梦想的诉说。在这个意义上,再看看那些多姿多态的手工艺品,我们似乎能听见那久远过去的声音,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历史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