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碧玉琢成的天际北宋汝窑特展中的中国碗之美

在大观北宋汝窑特展中,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碗形状种类的多样性与精湛。图43展示了一件典型的器盖,出土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窑址,高4.6公分,外径14.2公分,子口径11公分。这件器盖呈圆形,上部隆起,有一圆扣形握手设计。其釉色为天青色,具有独特的冰裂纹开片,使人联想到了玉石之美。

据考古发现,这类器盖在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发掘中较为常见,但传世品相对少见。这些器盖应与大小不同的碗、盏配套使用,其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为日常生活用具提供了优雅的装饰。

汪庆正先生曾将「开创人工细密纹片」作为汝窑在制瓷工艺史上的四大突破之一。他认为,这种釉面开裂纹片,是由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产生的一种现象,在北宋时期被赋予装饰功能,从此成为鉴定汝窑瓷器重要特征之一。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独特的器物,如倒置水杯形梅瓶盖和圈足盒盖等。在图44中,一组七片残件显示了不同类型碗和洗类器物的底足面特征,其中平底者以支烧为主,而带圈足者则有直圈和撇圈两种形式。

通过对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出土遗迹研究,我们了解到早期官府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需求,因此造型往往显得沉重古朴,如三足樽、三足洗等。但实际上,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盘、洗、盆等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这反映出了普通百姓生活用具所占比重。

最后,在图45中,一组四件残片展示了瓶底、盘底、器盖和套盒等不同的部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有天青色的,也有粉青色和青绿色的各种颜色。此外,还能感受到稀疏或繁密的开片模式,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性。

总结来说,大观北宋汝窑特展中的中国碗之美,不仅体现在它们精致的手工艺,更体现在它们丰富多样的形状,以及它们如何从一种可能看起来缺陷转变为意蕴深长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