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汝窑的技艺如同神仙之手点绘天地今有特展以探寻古代瓷器制作的奥秘
北宋汝窑技艺:点绘天地的瓷器秘密
在2011年10月10日,孙新民先生撰文探讨了北宋时期汝窑的制作技艺和其特展。文章从图43开始介绍了一件高4.6公分、外径14.2公分的器盖,该器盖出土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窑址,采用天青釉,并有圆形设计以及子口和中心圆扣形握手。这类器盖在考古发现中较为常见,但传世品并不多见。文章指出,这种类型的器盖应与不同大小碗、盏相配套使用,其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上开冰裂纹片,如玉石般美观。
汪庆正先生曾将“开创人工细密纹片”列为汝窑制瓷工艺史上的四大突破之一。他认为这种纹片是由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产生的烧制过程中的现象,将这种缺陷转变为装饰则是从北宋汝窑开始。此外,在许多汝窑瓷器上都能看到这种开片现象,它已成为鉴定汝窑瓷器的一个主要特征。
通过对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发掘中的两种不同的器盖进行分析,一种呈下口大,上顶小,酷似倒置水杯,是梅瓶的盖子;另一种作直口,弧面,鼓肩,有团龙纹,是圈足盒的盒盖。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北宋时期 汝 窑产品底足面的不同特征,以及平底和带圈足等不同造型。
文章还提到,从2000年的宝丰县清凉寺出土的一组七片残件可以看出,每一件都是碗或洗类器物残余,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生产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而非单纯以宫廷需求设计。在同一年又有一组四件残片被发现,其中包括瓶底、盘底、仪式用具和套盒,这些都显示了当时商业化生产的情况。
总之,大观北宋 汝 窑特展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制作瓷器过程并欣赏其艺术价值的大好机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技术革新的痕迹,以及如何将一次偶然发生的问题转变成装饰元素,最终形成了一门独有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