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文切意远法无定则紫砂壶保养技巧

自古以来,茶与壶便是难分的好友,而当谈及壶之精华时,无人不推崇紫砂。宜兴红茶与紫砂相得益彰,历经五百多年,一路走来。宜兴紫砂,以其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工艺,深受爱茶者青睐,文人墨客也对之倾心倾情。它的价值,如同金玉一般珍贵,但又胜过金玉。

宜兴“五色富贵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其中张顺法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却因家庭环境中的陶艺熏陶,从小耳濡目染。19岁那年,他在宜兴紫砂工艺厂接受了李碧芳这位紫砂大家的指导。在恩师教诲下,他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张顺法致力于将生活中的灵感转化为作品,同时避免被生活局限。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双重过程中才能使作品蕴含丰富意义。他的作品如“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以及“茗香壶”,均获殊荣,在港台地区获得广泛认可。

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对自己要求甚高,每年只创作两件作品,以求少而精。他相信,只有完美体现自己的构思,使创作理念得到立体呈现,再加上收藏家的认可,这样才算是成功。此外,他还强调紫砂艺术审美上的三个要素:精、气、神,即工艺细腻、气质自然、本质美,以及韵味流露。

张顺法所制成的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一种解读整齐的律动,将各种造型因素协调统一,用以达到整体之美。他认为成功创作必须先抽象,然后具体化,不拘泥于具象以扩大想象空间。而新意与韵律也是关键,这需要把握整体结构和色彩展示,让每一件作品都能表达平朴高远,是不可言传的一种奇妙境界。

他创建紫砂壶共五个阶段:构思、设计图纸、制作模型、烧制观察和泡茶检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定型。这份严谨与无限审美趣味,与京剧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比,也是一种独有的魅力点——点线面元素交互运用,以及大小形态变化呼应虚实开合都是重点考量对象。

至今社会浮躁,青年更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是静下心来苦干,这让张顺法感到忧愁无奈。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不断追求精品,每一次努力都希望能够让收藏者满意经得起时间考验。创新赋予作品深刻思想内涵,是他的特色之一,比如《二泉壶》即其典范,该器别致新颖,有两个孔出水,就像两股清泉汇聚,又不失丝毫偏差,让人惊叹不已。这次荣获金奖,是对他艺术创作最好的肯定。而对于林语堂的话:“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张顺法来说,紫砂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与他同行,如影随形,那辛勤付出的劳动,他似乎也陶醉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