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世纪金花古今紫砂名家在自然之境中争相挑战最难成型的壶艺

夏、商、周时期,边陲游牧民族以水囊盛酒装水,世代相传,水囊以牦牛皮或骆驼皮制成,盛入水后形状扁圆,不占空间。大的可盛50-60公斤,小的可盛1公斤,装酒不走味,盛水不怕洒,置于驼背马背便于携带,这种扁的造型非常适合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使用。

随着文化交融和技术发展,如铜扁等陶艺品出现,以至宋元明清紫砂兴起,使得这种壶艺转向陶艺领域,最终形成了著名的虚扁壶。

《青铜虚扁》是这类壶艺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有“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的说法,全手工制作,对拍打力度要求极高,不仅要匀勻,而且不能塌陷,是一种非常需要技巧和力量的艺术品。

好的虚扁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壶身要呈现出明显的扁平形状,但不能塌下线条要紧结且充满气势;中腹及颈部需挺直,上下两侧应有反弧线,并能表现出凹陷效果;脖子与肩膀之间应有一定的过渡,而壶腹鼓凸腰身折合为整体协调统一。

历史上,有如时大彬《虚扁》这样的作品,其成交价格高达5520000元;顾景舟《虚扁》的设计更为沉稳,使得整个壶身展现出宽广感;陈鸣远《虚扁》则以其独特的光货造型吸引人眼目,同时具备冲饮绿茶之用;徐汉棠《虚扁》的底足高挺突出了中腹之韵;王寅春《虚扁n_4g5b3k6c9h7a8d2e4f1d6x5q2y1n0p' 的设计利用紫砂原料刚性,与瓷器不同不会塌下来。而笨严《virtual reality_5b3k6c9h7a8d2e4f1d6x5q2y1n0p' 通过堆塑手法展示简单花纹样式,为其增添了一丝生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