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不读书观念何来
这道题似乎让许多人都感到困惑。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上海的一次书展,这个活动的热闹程度远超我预期。看到那么多人涌向书店,我不由得心生一计:或许这些人的热情是真的,或者说他们被宣传所吸引,有些人在阅读之后可能会对文化产生更深的兴趣。
回想起我们学习艺术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我曾经梦想着能买到那些民间艺人的“手艺”类书籍,以及各种版本的当代艺术图录史。我总是好奇,那些不注重文化阅读的当代艺术家们,他们怎么能突然变得对“观念”这么感兴趣?
其实,“观念”这个词源自西方,它如同一盏明灯,在中国的艺术世界中照亮了新的路径,或许我们习惯于借用而非创造新词汇呢?评论家们都为难,更别提艺术家了,他们难道不是为了追求创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才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吗?
过去,我们社会对于艺人的地位并不高大上,只要你是个出色的手艺人,你就可以获得尊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开放后的今天,我们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专业领域,艺术需要更多的心理、哲学、科学等相关知识技能来丰富自身。
所以,当一些艺术家跨领域研究时,其目的很简单:探索人类文明中的广泛作用与时代价值意义。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艺术”的本体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艺术”,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观念”,那岂不是将整个行业消解掉?
有人说:“对于学生而言,学专业犹如研究树木。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最好先看一眼森林,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这话太有道理了!但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我们好像从始至终就在细小的小径上忙碌,却忘记了森林的大概样子。
因此,对于那些希望成为真正伟大的画家的朋友们,不仅要掌握出色的视觉技巧,还要关注社会、心理、哲学等相关知识,从而使这些知识融入你的作品中。这也是我们讨论如何提升自己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每个人发展到的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使有些人觉得我们的方向有点偏,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一天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
至于贬低“手艺”,并不能抬高“观念”。因为,无论如何,“手艺”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历史的一部分,而它代表的是一种技术专长,是一种劳动者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手段。而且,没有什么比拥有双手与简单工具更直接地去创造美丽的事物强调过现代科技文明给予我们的自由与可能性吧!
最后,让我告诉你,如果没有文化基础谈论“观念”,那就是空谈。当代美术被理念化和概念化,不懂行的人就成了批评者的角色,而那些无法解释自己的作品却力主其重要性的前卫作家的行为,就像是在打听风吹雨打,并无结果。所以,说到底,“观念”只是西方某个时期的一种流派,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视觉语言去表达它们。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