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日本顶尖艺术院校有哪些画家鉴定艺术品真假维护市场还是牟取暴利

赵先生(化名)是装裱出身的绘画高手,他的“工作”就是为画家的作品做“后加画”。他可以在那些空余的地方添上兰花、小动物或石头,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曾经有一次,他用1万元买了一幅应酬画,增加了背景后卖出了20万元。但最后一单生意把他捅了马蜂窝,因为那件作品被行家的火眼金睛看出来是假的。

某拍卖公司董事总经理彭先生说:“画家并非天生的鉴定家,即使是看自己的画,也有走眼的时候,特别是这种‘后加画’。”有些人之所以看不出自己的畫,是因为当年就是有人代笔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买家只想求安心,那直接去画家的展览上找作者讨要一张“出世纸”,不是比证书更靠谱?

投资收藏艺术品,甄别真伪是一个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使经验再多,也有踩到“地雷”的时候。记者在微博上的图片发现,季大纯现场指认伪作,同时给藏家亲笔写下了鉴定意见。北京保利日前宣布,因胡建成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今后保利只能停止拍卖胡建成的作品。

广州美院教授周波表示,画家在鉴定自己作品时理应有较大的话语权,但也有时难免记不清早期的作品。“有些人是真的记不清,有的人则拒绝认定没画好的作品。” 彭先生认为科学认证对外行来说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收费就更好了。他强调证书怎么验证呢?这种鉴定,或许是一种自我炒作的手段。而该网站总经理朱文轶表示,他们试图建立艺术品身份证体系,不等同于艺术家具有作品唯一鉴定权。他强调他们只是对艺术家认为真实的一部分留下证据,并且会与印制技术与科研机构研究标准化、防伪并结合视频和机器采集DNA作为证据链储存在数据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