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月褚乔作品
作品名称:沐月
作品分类:其他
创作年代:2017
作品尺寸:37.5x110cm
作品描述
纺织品图案设计 沐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个由多民族融合而来的综合体,在其形成和孕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先祖创造并传承下来无数精彩绚烂的上古神话传说。有奋力追赶太阳的夸父,人首蛇身、炼石补天的女娲,不废织绩、泣泪成珠的鲛人……这些神话传说是原始自然现象、原始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原始社会生活的掠影;是原始时期的人类通过想象,把各种自然力量以及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结果;是古代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抗争和对理想生活不懈追求的产物。我的纺织品图案设计的灵感便来源于这些令人神往的上古神话传说。
多彩绚烂的上古神话传说引人入胜,自幼我便对那些天马行空的神话故事十分喜欢,也曾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故事进行想象和绘画。首都博物馆藏《伏羲女娲像》的帛画和绢本画像给我了很大启发,若是将神话传说发散构思,形成图案,并生产成纺织品,加工成寝具,让优美、绚烂的神话故事伴你如梦……这样的畅想是我开始尝试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纺织品图案。
常羲沐月
常羲,又称“常仪”,是上古传说中的司月女神,生育有十二个月亮,即一年的十二个月。《山海经》中常羲被称为“女和月母”。所谓“女和”,大抵因其担负着调节阴阳平衡的变化,这与我国古代阴阳合历有关。常羲负责制定月份,依日月变化设置闰月。其工作必须保证阴历月份与阳历季节相互协调,这就是所谓的“调节阴阳”。
常羲调节时历的工作被称为“沐月”。因“沐”字,常被后人误解为洗月亮,这在许多绘画作品和织绣作品中有所体现。“沐月”相传是一种巫术活动,其实就是我上述调节阴阳平衡的工作。
鲛人泣露
鲛人,又称“泉先”,是上古神话传说中人身鱼尾的神秘生物,与西方的美人鱼类似。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泪泣则能出珠。”意思是,鲛人住在比南海还要远的地方,他们擅长纺织,能织出入水不湿的龙绡。他们的眼泪流落变成了珍珠。
“蛟绡”的原型应是中国传统的丝绸,众多古诗词和典籍中对于蛟绡的描写实为对丝绸之美的赞颂。中国古代丝绸飘逸轻柔,制成服装精美异常,能衬托动态之美。
鲛人,也就是人鱼形象的出现,表达了一种人与鱼共生的关系,其超越了常规生命的能力和法规,是一种神话了的意象,表达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由的无限向往,也表达了对形态美的无限追求。
其他神话形象及意象
鲛人生活于水中,且常羲沐月的“沐”有“用水洗”的遐意,想让他们在同一画面中体现和表达我脑中便有了画面是水中情形的构思。那么画面中的其他形象,我便想到了象征富足、吉庆的锦鲤和象征高洁、纯粹的莲花等意象。而锦鲤又有一种洗尽无数铅华之后的恬静、淡然,一种归于宁静、释然的闲隐和悠扬。就如劳碌终日的人们,回到家中轻抚布料上绣着莲花的抱枕,把自己裹在织着锦鲤的软被中,会不会得到片刻的放松与宁静呢。
图案创意就是将灵感来源中的形象图案化,这个图案化,不是对现有形象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丰富想象,之后形成图案。
对于“常羲沐月”的构思,我希望表现月亮孕育而生的过程画面,便开始了想象……“远古时候,有一颗硕大的月亮树矗立在海和天的尽头,它树干粗壮有力,树枝的顶端有泉水源源不断地冒出,形成碗状,月亮便是在这泉水中孕育而生。这棵月亮树每一年结果四次,每次成熟三颗月亮,这三颗月亮性情相似,又与其他月亮大相径庭,因而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有三个月。”草稿的图案,云雾纹里有一棵树,枝干粗壮,分杈三支,枝头泉水潺潺,包裹着圆圆的月亮。泉水飞扬向外,富有动感,好像下一秒月亮便会脱离泉水,缓缓升上天空。
远处的仙山云气缭绕,山下成群的锦鲤伴随着一股水流辗转向下,没入月亮树的身后。这股水流和月亮树贯穿画面,形成画面的主干。间或有几朵莲花和莲蓬穿梭其间,千回百转的云气图案充盈画面,调节画面的疏密关系。
我的构思中,画面的整体风格柔美,曲线灵动,因此鲛人采用了女性的形象:她处在画面的中心偏上部位,轻轻倚靠着一朵莲花,体态优雅、神态淡静。她的长发垂在身后和身侧,发丝柔顺,不着发饰,自然清新。她身着素色曲裾,手臂自然下垂,衣袖遮去了她的手臂。她的身体形态柔和,状态放松放松,似在小憩,似在出神,似在冥想。
褚乔,2017年 / 鲁迅美术学院 / 染织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