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养护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 漫漫岁月长河中的艺术传承

1月1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龙美术馆联合主办的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大展(以下简称“留法大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隆重开幕,现场高朋满座、盛况空前。本次展览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荣誉;是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百年校庆之后,央美迈向第二个百年的开年首展;是中央美院美术馆自主策划的2019年度大展。

“留法大展”以一个主展和三个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展出从40余家公私机构及个人借展来的40余位留法艺术家200余件作品,更有多件只在传说中的艺术珍品首次“现身”,多位被历史尘埃淹没的艺术大师“重现”。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强大的以展览和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对于20世纪早期留学现象的学术研究展,以此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呈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上,那些选择了将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的杰出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徐里,常书鸿先生的女儿常沙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副馆长王春辰,本次展览主展策展人红梅,本次展览专题策展人代表、中国留法艺术家研究学者菲利普·杰奎琳等出席了开幕式,此外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多位嘉宾,包括法国大使馆文化官员,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老前辈,中央美术学院各院系领导、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支持本次大展的近50家公私机构的负责人,艺术家家属,艺术藏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代留法艺术家的“先驱之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担任主持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在20世纪中国美术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留学到法国的一代中国艺术家的经历与创造是最初的光彩浪花。他们胸怀抱负,远涉重洋,前往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法国巴黎,不畏艰难,努力求索,书写了既是中西艺术交流也是美术事业开拓的壮丽篇章。“朝圣者”负笈归来,带回的不仅是西方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系统与方法,更是振兴中国艺术和美术教育的与理想。超逾百计的中国艺术家虽前往一个国家,但取用之丰富,回国之后艺术发展形式之多样,形成百舸争流的格局,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文化极强的吸收与转化能力。也正是由于这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艺术胸怀,使得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美术有了一番文质俱新的图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培植了厚实丰沃的土壤。

“此次展览是对一代留法艺术家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让人透过历史的帷幕,将目光投射于这条充满创造并带有传奇色彩的‘先驱之路’,对于完整地建构中国现代美术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范院长在谈及展览立意时还强调,应注重中国艺术的现代价值。毋庸置疑,留法先辈们在美术教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们宽阔的文化情怀和崭新的文化理念交织交融,形成了向社会传播艺术、实施美育的动力,并延续至今,这一切都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和深厚内涵。“先驱者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凡的,他们开拓的道路正向着未来延伸。在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日子里,要更加自信地弘扬优良传统,开创中国美术事业的新天地”。

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徐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徐里谈到20世纪上半叶的留法热潮虽然已经过去百余年,但是留法艺术家开启的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以及这些先驱者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是一座内涵巨大而丰富的艺术宝库,有待持续而深入地进行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留法大展”必将开启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新篇章!

常书鸿先生的女儿常沙娜致辞

常沙娜先生在致辞中回忆了与父亲常书鸿一起生活的经历。常书鸿先生1927年就读里昂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在塞纳河边的旧书摊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石窟图录》,深感中华文化之悠久。在北平艺专成立的时候,常书鸿先生则带领家人回到祖国,去了敦煌,坚持践行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致辞

邵大箴先生在开幕式上与大家分享了对这个展览的两点看法:第一,留法艺术家是当时留学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尝试认识世界,也是对开放浪潮的充分认可和肯定;第二,这个展览向公众展示了当时中国艺术家对中西方艺术文化碰撞融合的态度与看法。一代留法艺术家努力学习西方绘画,同时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体会融入到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语言中,形成优势互补,才得以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本次展览专题策展人代表、中国留法艺术家研究学者菲利普·杰奎琳致辞

菲利普·杰奎琳认为这个展览是一次壮举,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彩,令人赞叹不已。一画一世界,每一件作品都在述说着一段冒险旅程,一段历史。这里的冒险旅程饱含着个人的勇气,年轻的男女们跨越地域与海洋,只为实现他们的梦想。但同时这也是一次团体运动,是一次为艺术而产生的留法浪潮。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担任主持人

嘉宾合影

留学(包括游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中最富时代特征的现象之一。具体到美术领域,留法艺术家大多选择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以油画、素描、雕塑为主要研究科目。这里,他们既接受了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美术,也带回了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为20世纪中国美术带来了传统书画体系之外的油画(西画、西洋画)、雕塑、素描、色粉、水彩等新的美术类别,新的美术观念,甚至与之相关的新的生活方式,从而成为活跃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重要群体之一,奠基、开拓、改变、丰富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发展。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上,留法艺术家们选择了将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无论是那些倾向于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现代性诉求之路探索的先驱们,如人们熟悉的徐悲鸿、吴法鼎、常书鸿、颜文樑、吴作人、吕斯百等,还是那些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现代性诉求之路的前行者们,如林风眠、刘海粟、庞薰琹、潘玉良等,都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了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与发展,他们共同推动了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与发展。本次展览基于探寻“留法”这个特有的艺术现象背后发展的内在逻辑,旨在通过对相关艺术史的梳理和研究性,掀起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研究的新高峰,新的思考点,新的艺术史书写的可能性。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3日。

编/吴靖 贺伊飞

图/李标

范迪安院长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嘉宾观展

出席开幕式嘉宾

展览现场

留法艺术家部分参展作品

常书鸿 重庆大轰炸布面油彩 79x63.8cm 1938-1942年

徐悲鸿 杨仲子全家福 布面油彩 59.5x79.5cm 1928年

王子云 小镇之晨 布面油彩 59.5x72cm 1928年

董希文 小乞丐 布面油彩 100x80cm 1947年

吕斯百 母亲像 布面油彩 81x65cm 1948年

方君璧 桃衣少女 布面油彩 114x79cm 1926年

常玉 红衣女子 布面油彩 74x50cm 约1930-1940年代

林风眠 读书仕女 纸本设色 68x68cm

吴大羽 京韵 木板油彩 64x45cm 1950年

赵无极 现当代艺术 布面油彩 130x89cm 1964年

吴冠中 爱晚亭秋意 布面油彩 94x55cm 1970年

刘海粟 巴黎圣心院 布面油彩 73x60cm 1931年

李超士 石榴 纸本色粉 36.1x46.9cm 1952年

胡善馀 美人蕉 布面油彩 65x54.3cm 1942年

留法艺术家的法国老师们部分参展作品

弗朗索瓦.弗拉孟 梅尼耶夫人肖像 布面油彩162.6x105.4cm 1907年

帕斯卡.达仰-布弗莱 奥菲利娅 木板油彩 25.5x18cm 1900年

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 湖民 布面油彩 155x130cm 1905年

费尔南德.柯罗蒙 铜与铁 布面油彩 41.5x25.5cm 1897年

安德烈.克罗多 紫禁城 布面油彩 57x70cm 1928年

埃米尔.奥东.弗里茨 背转身的女体布面油彩 46x38cm 1925年

安德烈.洛特 露台上的洛特夫人 布面油彩 50.5x.62.5cm 1945年

让.苏弗尔皮 背转身的浴女 布面油彩 82x65cm 1970年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2日——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