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墨水乡里寻梦
在水墨水乡里寻梦 14岁去上海当学徒,经过南京,继后去过苏州、杭州,大概这些地方便是我最早认识的江南。江南对我来说,是诗、是画,是一个充满了文学情结的梦。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可喜欢文学,从小读唐诗,读宋词,偶尔也翻翻元曲,尽管读这些文字似憧非憧,却又常常被那些千古绝唱的名句打动,像“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二月多芳草,早春漾潆细雨中”,“帘外轻阴人未起,卖花声里梦江南” …,总之,江南既是桃红柳绿,又是楼台亭阁。江南既多丝竹,又多离愁伤感。江南似乎远比我的家乡更有韵味,更有诗情。尽管钟情江南,可却说不出自身的感受,甚至弄不清现实的江南,美在何处,夸江南,自是别人云云,己亦云云,颂江南是古人一句,我则一句。尽管如此我还学着写诗,写咏江南的诗,如今想起,甚 觉可笑。好在这些诗早已如落花飞絮消逝无踪,要不真贻关大方。 最初学画,画花鸟,很少涉及山水,偶然见到一组画水乡的画,却叫人格外心动,这是江南,地地道道的江南,烟雨漾漾,又生机勃勃的梦幻江南,那样空灵,那么含蓄,那样隽永,又那么亲切,竟让人痴迷,让人浮想联翩,忍不住让^从心里呼唤,这就是江南!那时我记住了这位用水墨水乡打动我心灵的画家——杨明义。 杨明义是谁?我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位大画家,是位名人。继后我开始留意他的作品,可当时美术媒体的匮乏,我未能如愿。好些年后,才听人说他去了美国,再后便更难看到他的作品了。 一次去苏州,朋友们陪我去周庄,去同里,去南寻,我有机会饱览了水乡之美,领略了江南的另一种人是第一次相遇,可相互并不陌生,彼此竟有那么多相互感兴趣的话题,有那么多相似的艺术感悟与相知。接下来,我们又多次相遇、相聚,我们一道同游三峡,结伴去印度写生,相约去埃及采风,一有机会大家便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一有时间便凑在一起品茗论道,谈不完的异域风情,说不完的水乡情结。有了感性认识,有了情感的升华,读他的画似乎也多了几分神韵,那些早年就被我无限诗意化的渔歌,如今读来更添了几许亲切与朴挚。还是那些题材,还是那淡淡的水与墨的交织,还有那些长久不变的倾述,却让人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东方情结。 不光我有这样的感受,众多的艺术大师也同样作过这样的表述· 吴冠中先生说明义“在比较不同画家对水乡的不同表现手法中更深入理解,感受水乡的精英。” 黄永玉说:“对于江南风景,明义的作品和另一位擅写江南的画家邓柯的作品使用了两种艺术语 言,都委婉,但前者简练,后者绮丽,却都是令人神往。” 黄苗子说:明义的“画面空灵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程十发先生为明义画作题诗云:“国远乡思近,吴歌隐梦烟。小桥渡流水,笔墨两悠然。” 韩羽先生称明义画作:“清新、隽永、飘渺、空灵。画境、情境、梦境、诗境。”甚至“与^通梦交魂也。” 像这样的评述,不胜枚举。在新近出版的《水墨之旅》画集中,还收录了陈丹青、王已千、亚明、陆文夫、程大利、王琦、孙克、张曼娟、董欣宾等众多文化名人对其艺术的介绍,明义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成就,可想而知。 明义在《水墨之旅》卷首语中写到该录了他创作江南水乡水墨画的历程。而那些由前辈老师、同道朋友为他写的文字,加上众多历史性照片和明义各个时期的作品,便构成了明义“充实而且完整的艺术人生。”特别是他在众多评介文章后写的“附录”更为精彩,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饱含了明义对友情的怀念,对历史的回顾,以及明义对艺术人生的种种感悟。读这些文字,如沐春风,如述家常,情真意切,让人感动。明义不仅画有个性,行文也颇具文采。大利先生称他为“姑苏歌手”,我想再加上一个“江南才子”也不过誉。 明义知道我好弄文,曾约我写一则介绍文章,当时兴起,一口承诺,当读了那么多介绍他的美文后,我实在不敢提笔,我想到的,大家写过了,我想不出,也写不出的却也早已印成了铅字,后悔已无从启齿,加之明义偶尔还有手机短信相求,更让人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硬着头皮,试写下了这些既杂又散的文字,愿明义先生能海涵。 写到这里,我又忆起了尹吉男先生在《江南的心寻和梦寻》文中的一段文字:“明义心里一直有着文学的江南。这文学的江南是诗意的,伴着细雨、清风、薄云、淡雾、山影和流水,每一个意象都藏着丝竹的音韵……”好美的意境,好让人神往的文学江南!在这直摄江南魂魄的启示中,我再次感受了明义笔下江南的轻灵与空漾,甚至渴望化作三月的轻风去追逐那撩^的烟雨,要不台着丝丝春雨溶入如诗如画的朦胧。 要不,请明义把我点成一叶小舟,让我随着你的水墨情韵去作心灵的神游…… 2005年5月于锦江《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