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资讯

清华艺博国画新展开幕150余件作品重现20世纪国画转型路

    26日,“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国画家李斛150余件绘画作品,包含水墨、设色、油画、素描和速写等,展现20世纪中国绘画的转型之路。开幕式上,李斛子女向清华艺博捐赠《炉前浇铸》等15件绘画作品。

    1919年,李斛出生于四川省。1942年至1946年,他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徐悲鸿赏识。1948年底,李斛应徐悲鸿之邀,从重庆来到北京,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后在1951年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讲师,并于1975年在北京病逝。

    展览的序章,从自我写照开始,其后分为“视界:从重庆到清华”“范式:从写生到创作”“图真:从生活到艺术”“河山:从山水到风景”四个主要版块,分别从创作观念、创作范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山水与河山的转变等四个方面,呈现李斛对中国绘画现代转型的贡献。

    本次展览的主题“将何之”,是李斛一张小画的标题。走进展厅,作品《将何之》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在一片空白的画面中,右下方画着一个着红衣、骑瘦马的小人,神情惴惴、如履薄冰。讲解员解释:“这也是20世纪中国绘画现代转型诸多问题的一种隐喻。中国绘画如何实现现代转换?现代转型形成了哪些范式?又有哪些维度?这些问题,李斛用作品给了我们一种回应。”

    即日起至8月20日,展览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