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的瓶颈期
以艺术品市场的规模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这个发展平台期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总规模,包括私下交易,始终徘徊在3600至4000亿元之间。
▲沈周《虎丘送客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以艺术品市场的规模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这个发展平台期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总规模,包括私下交易,始终徘徊在3600至4000亿元之间。拍卖市场成交的总规模,包括私下洽购,大概在600亿元上下波动。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好的时候,成交比较活跃,比如2011年,我国的拍卖成交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市场周期性因素以外,我们的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直接导致艺术品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调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礼品市场迅速萎缩甚至是断崖式的下降。而收藏投资市场又在整个收藏投资需求的拉动下,出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了成长期。所以,我们才看到今天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出现了这样状况:虽然规模有所萎缩,有所下降,但整个市场还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看到很多专家预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结构性的垮塌。
中国艺术品市场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结构性垮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收藏投资市场有了迅速地发展,不断填补了由于礼品市场迅速下滑而出现的市场真空。那为什么会出现较大规模的萎缩呢?主要原因就是收藏投资市场成长的速度赶不上礼品市场迅速下滑的速度。在收藏投资市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艺术金融的崛起功不可没。
艺术品市场的治理徘徊不前。治理徘徊不前本身就是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持久和特别顽固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甚至在不少方面还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状况。艺术品市场的治理长期得不到突破,反映了市场管理、资产、法治与市场监管、自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更说明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的创新能力不足,更反映出手段与措施的缺乏。
艺术品市场对自己系统内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在短期内解决还显得无能为力。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一再向我们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很难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体系与过程中找到答案,并且,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也都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解决。
我们要积极寻求外部力量来解决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就是:第一个是诚信机制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三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第二个是艺术品市场定价机制的建构问题,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定价机制扭曲,价格与价值长期扭曲与背离,也就是说,价格的长期表现并不能反映艺术价值本身;第三个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退出机制建设进展不快,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缺少投资退出的支撑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品的收藏投资人,以前是现金拥有者,由于投资成了收藏家,之后又成了画廊主,就是因为需要钱的时候才发现退出的路径非常少,非常狭窄。这种退出机制与状况不解决,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很难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寻找新的动力,这种新动力的建构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紧紧抓住中国消费结构转型的契机,通过需求来推动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动力建构。当下中国人均GDP突破了8000美元,从而使我们的消费结构进入了快速转型期。据测算,今后5年内,人均GDP可能会突破12700美元,使我们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通过需求来推动新动力的建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遇和契机。第二个方面,我们要抓住艺术品及其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个主线来不断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个就是《互联网+》,特别是在互联网机制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艺术电商及其新的业态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艺术电商已发展至近500家,同时,互联网艺术金融也在起步发展。第四个方面我们要睁眼看世界,要重视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我们既要正确看待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本土化过程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种种冲击的问题。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几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