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华艺国际春拍当代艺术的购物清单
华艺国际2018年春季拍卖会当代艺术涵盖三大专题:春风化雨·似溪滋物红色经典、秩序·美感学院派写实专题、辩证·前行探索·实验抽象专题,以及其他油画、版画、雕塑。其中囊括孙滋溪、陈逸飞、艾轩等艺术家精心所绘的十大优秀作品。
孙滋溪、孙路
前七十年代
布面 油画
155cm×285cm 2001
展览:
1.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2010
2.龙口美术馆美展,山东龙口,中国山东,2011
3.丹青家传,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中国厦门,2011
4.“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2014
5.“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山东省美术馆,中国济南,2015
7.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2015
8.“曾经·永远”孙滋溪大型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2016
出版:
1.《红色经典 孙滋溪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北京,2011,P78
2.《光明日报》2011年8月12日
孙滋溪
前七十年代草图
纸本 素描
19cm×59cm
七十年代是我国重要的转型时代,一方面,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另一方面,又是晚期,改革开放前夕,春之未至之际。第二张《前》中尤显时代主题:暖阳下的冬日,的黄瓦上铺着一层白雪,似乎在等待着1979年的春天将它消融。城楼正下是响应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带着包裹和行李,一起到前合影留念。左边中景是一队样板戏演员,中心人物是改编自《自有后来人》的《红灯记》演员。右边主体人物源于真人真事:一个穿黑棉衣的老者抱着夫人遗像,为故人偿留影于的夙愿。作品中不仅有着学院派追求的严谨,又有酣畅淋漓的书写性,正可谓又写实又写意。
艾 轩
荒原的黎明
布面 油画
110cm×110cm 2007
展览:
1.中国写实画派2008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2008
2.艺术北京博览会,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北京,2012
获奖:获中国写实画派2008年展大奖,中国北京,2008
出版:
1.《中国当代油画名集——艾轩》,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北京,2008,P124
2.《中国写实画派2008——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纪念版》,吉林美术出版社,
3.中国吉林,2008,P15-16
4.《大家》杂志,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云南,2008,封底
5.《大家》杂志,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云南,2009,P28
艾轩的绘画特征是“借景抒怀”,在《荒原的黎明》中他以独特的审美把观众带进一个孤独的神秘气氛之中。一名穿着藏族服装的少女置身于广阔的荒原,她不知要去向何方。她仰视着正前方,清澈而又单纯的眼睛里透出微微的孤寂。寒冷而又干燥风吹红她的脸颊泛出白色的霜气使得人物更栩栩如生。笔法洗练而精致,以分明的轮廓线很好地勾勒出空间的分割和色调的细微变化。近处的少女、服饰、野花刻画栩栩如生;远方的草、冰河虚化处理,层次分明,凸显主题。
陈逸飞
的男人和女人
布面 油画
150cm×150cm 2002
说明:有陈逸飞遗孀宋美英的亲笔签名真迹证书
展览:
1.陈逸飞遗产油画作品展,伦敦玛勃罗画廊,2006
2.天堂挽歌-陈逸飞遗作展,新加坡艺术与设计博物,2011
3.三亚保利·半岛藏家精品展,2014
出版:
1.《艺术财经》杂志第八期,2014
2.《陈逸飞·遗产油画遗作》 英国马勃洛画廊,2006
3.《陈逸飞 1946.4.12—2005.4.10》 新加坡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出版,2011,P113
陈逸飞常以温情、细腻、宁静、柔美而着称,但多次的入藏体验在他的生命中产生了质变,渐而将粗犷豪放演绎到极致。《的男人和女人》没有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细腻的心理世界。一反他对新古典主义画风的追求,极尽形象塑造的坚实感与真实感,以粗砺厚重的笔触,干涩凝重的色块,勾勒出这片土地特有的粗犷。奔流的曲线、浪花般的油彩,艺术家心里流淌出的展露无遗;调地运用又使之多了一份温雅、一份“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郭润文
梳 妆
布面 油画
109cm×77cm 1997
出版:
1.《郭润文》,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江西,1999,P81-82
2.《五千年艺术空间收藏集》,五千年艺术空间,中国上海,2007,P59
3.《郭润文油画艺术》,天津杨柳青画社,中国天津,2001,P13
《梳妆》在朦胧昏暗的背景下,营造出一个现实虚幻、略带神秘的气氛。少女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此刻若所思地凝视远方。眼神有点迷离,似乎有些思念,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又有些期待。少女身上服装的不同材质都被细腻刻画,包括身上的粗布背心、下着的牛仔裤腿。在诗意般的画面中渗入了艺术家独特的思考,在传统的技法里加入现代的象征、隐喻,追求一种神秘美感。
谢楚余
鸣 秋
布面 油画
120cm×100cm 1999
出版:《邂逅-谢楚余油画作品集》,诚丰美术馆,P68
谢楚余的作品不论是整体上的光影,还是人物的性格、气质,都饱含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对美的执着与追求。《鸣秋》一作,谢楚余刻画了一位沉溺于思念之中的温婉女子,女子的姿体语言、肌理质感美丽动人。没有追逐结实的素描结构,反为画面添加了浪漫主义般的诗情。背景粗放的笔触,与女子的细腻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作品增一份浓浓的画意。
曹晓阳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纸本 木炭
150cm×100cm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以别样的方式呈现惊蛰这一时节。春雾缭绕山间,忽然一道白光在画面中心恍如春雷切开闷雾。光晕之下怪石松柏显得格外突出,似乎因雷鸣摇曳起来。而四周雾气环绕的山林,反而显得格外的静止。动静间,“惊蛰”应景而成。
曹晓阳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纸本 木炭
150cm×100cm
远景用丰富的灰色表现春雾弥漫的山岭;中景是深厚笔墨堆积而成的崇山峻岭;近景腾升雾气与湖水相接,与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大地回暖。远、中、近三景层次分明,大器浑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品点睛之笔应数留白的水。霜不断,水不流;地不暖,雾不起。
刘玖通
千里烟波(三联画)
布面 油画
208cm×100cm×3 2011
刘玖通擅长以书法线条、水墨笔触在西式油画上展现出中国底韵的抽象山水。同时,他又融合西北的豪迈与江南的细腻,因此他的作品刚柔并济。《千里烟波》中,轻松快意的笔触之下层层油彩堆叠。凹凸的画面如西北大漠中疾驰的快马留下的滚滚扬尘;又如柳永所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轻舟。割开两边浪儿,留下晚霞道尽离人愁。
颜文樑
中苏友好大厦落成
木板 油画
50年代末
21.5cm×30cm
1955年,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成,是50年代上海最大的建筑项成为了整个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为其时上海市党政军重大庆典、会议、宾客接待等活动场所。《中苏友好大厦落成》,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气势恢宏,在殷红、橙黄、银白三色调中,辉映出新建的中苏友好大厦雄伟壮丽的形象。严谨的透视构筑出大型宫殿的稳健和气派。苍穹低垂,幽暗中风云翻滚,与广场上华灯下的人群形成完美的呼应。
潘鹤
南海观音
铸铜雕塑
68cm×48cm×110cm
《南海观音》源于一位教授的还愿,潘鹤应邀铸造的一个少有的宗教题材塑像。潘鹤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一位悲悯的观音,一手泼洒瓶子甘露普度众生,似乎暗示着救苦救难非一日之功。双脚一前一后,呈行走模样,预示着观音从天而来,深入民众普度众生。庄严的雕塑下,凝炼着潘鹤对宗教人物形象的独特思考以及以人为本的艺术思想。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20-21日9:30-21:00
5月22日9:30-18:00
-拍卖-
5月22-23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30号)
当代艺术——油画·版画·雕塑专场
拍卖时间/拍卖厅:5月23日10:30B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