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品与国民公民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在深圳并进绘制出时代的风采
在春节的序幕上,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携手联合主办的“国民公民——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于近日在关山月美术馆隆重开幕。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是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期间首次亮相,并受到了广泛赞誉。展览本次再次来到深圳,对原有展品进行了精心筛选和补充,新增了改革开放后期的海报作品,共计展示300余件平面设计杰作,其中包括传统年俗相关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份浓郁的年味。
现代平面设计不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也是记录时代印痕、保存社会转型记忆的重要工具。通过20世纪中国三个关键历史时期为框架,从不同形式和风格中挑选图像,这场展览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览分为“国民英雄、公民生活——西风东渐时期以十里洋场为特色的海上文化;人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与商业文化”。
黄治成研究部主任、本次策划助理指出:“现代设计源自工业产生,它伴随着工业发展而生。在20世纪30年代,小广告、月份牌等招贴画成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之源。”辛亥革命后,“国民”概念被引入中国,而二三十年代西风东渐期间,尤其是在上海十里洋场,那里的海上文化融合了欧洲最流行的事物。如今,在“国民生活”单元,最吸引观众的是这些30年代上海月份牌,它们几乎都以美女为主,内容丰富多样,有保险公司、烟草公司、药品等广告,同时保留了传统题材和风格,或采用西式元素,如模仿玛丽莲·梦露造型中式美女。
陈湘波馆长介绍说,该馆已经收藏了许多重要当代设计师的手稿,将对未来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此外,还组织学者深入探讨通俗图像变化,以此探索中国社会形态及文化观念变迁。
许平教授认为,本届全球经济发展之际,对中国设计历程关注尤为特殊,因为深圳作为国际领先城市,其影响力遍布全国。而在国内,当代社交发展背景下,深圳成了一个特别观察点,不仅有全国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在中国”,还诞生第一个由自身组织组建的地方性专业机构。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举办“全国设计艺术大展”并建立一个稳定平台进行论证。一位高级官员透露,他们正在积极推动建立一个长期展示、收藏和研究国家艺术事业机构,这将促进整个国家艺术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