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窑炉的温度控制与制品呈色铺砂得趣壶紫砂之家中的自然艺术创作
在龙窑的高温环境中,温度控制是一项极富技术含量的任务。不同类型的陶器和各具特色的生坯,在烧结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且这个范围不能超过5℃,否则可能导致致密度不足或变形。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将不同区域的温度精确控制在这么小差异之内,这完全是依靠经验积累。因此,一般来说,窑主必须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他们不仅要指挥投柴人的工作,而且尤其是在后期二十多小时的柴烧过程中,要寸步不离,以保证每一步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烧制时,通过观察投柴口可以看到窑炉内部的情况,并根据颜色来确定投柴时间和数量。500℃时会出现暗红色;700℃时会转为鲜红色;800℃时会呈现橘红色;1000℃时浅黄色开始显现;1300℃时白色渐露端倪;而1600℃以上,则能见到耀眼无色的透明光芒。
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木材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如果空气流通不畅或者供氧不足,那么木材燃烧就会不充分,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而如果供氧充足,那么木材燃烧完毕后还会留有一定量游离氧。如果游离氧含量小于1%、一氧化碳含量介于2%至4%,那么就是还原性氛围;如果游离氧含量在1%至1.5%,则为中性氛围;若游离氧含量大于4%,那就是强还原性氛围,而达到8%至10%以上,则是强烈的oxidizing atmosphere。
当进入强oxidizing 气氛状态下,不同矿物质按照SiO2—Al2O3—Fe2O3·FeO系相图进行反应,在1400°C以下不会形成液相,也就不会生成低共熔物。但由于紫砂泥中的其他成分,如二酸盐、钙、镁、钾等,所以实际上所需达到的最高温度低于1400°C。紫泥通常被认为是在1150-1180°C(使用光学高温计)以及1200-1270°C(三角测温锥)的温度下完成焼成。而绿泥比紫泥更耐火。在这些条件下,当用还原性的气体进行处理的时候,对应SiO2—Al2O3—FeO系相图进行反应,在1100°C左右形成了一个低熔共熔物并产生了液相。此刻,大部分铁IIIoxide被还原成了铁IIoxide,使得制品颜色从红变为黑,同时因为表面硬化和碳沉积,以及还原过程中的气体无法逸出而造成鼓泡,最终导致废品。
总结来说,对于不同种类陶器及生坯,其适宜温度与之对应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这对于创造出各种美丽艺术品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界这一壶趣味独特的地球上,我们不断追求那些让心灵安宁与愉悦感受的一切事物之一——紫砂之家中的铺砂得趣壶,它们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的心灵深处,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那炽热如火焰一样永恒不可磨灭的情感一样,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