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陶瓷产品设计师如何将昭君出塞图融入磁州窑艺术馆的瓷枕中
元代的瓷枕上绘制着白地黑花的“昭君出塞图”,这件艺术品显然是基于历代诗歌、宫素然的画作以及元杂剧中的故事进行了创意再现。该瓷枕采用长方形设计,边框以五条直线和绳纹装饰。画面中六人或骑马或乘骆驼,展现出一幅愁云惨淡、萧杀之气氛。在胡人的迎亲队伍中,最前面的那个人腰挎弓箭,肩扛长旗,而紧随其后的胡人则如虎一般壮观,他们手持飞禽,大有鹰扬虎视之威。如果将那只飞禽看作大雁,它正倾听身后琵琶曲,这种情景似乎与王昭君“落雁”的美誉相呼应。
传说当王昭君出塞时,她在马背上弹起琵琶来抒发思乡之情,那曲子如此动听,以至连南飞的大雁都被感动,不愿离开,从而停留在她的周围。这段历史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声音,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遥远年代的情景。第三位胡人侧坐在马上,用一只手弹奏琵琶,同时用眼神注视着后面的王昭君,他试图让她开心,但昭君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元帝和家国的思念。她掩面而泣,泪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头戴风雪帽的人物在风吹动下发出簌簌声响,那侍女怀抱着昭君曾经在汉宫演奏过的琵琶,这份关切也映射出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最后一人骑着驼马,手持胡旌,一路自顾前行,他似乎不理解即将成为本族阏氏(妻子)的这个女子,为何还要流泪?画面中的三只猎犬追逐于天空和土地之间,与快行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场面显得既宏大又生机勃勃。
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一方“昭君出塞图”瓷枕更为精致,它描绘的是六人的场景,其中第二位人物的手里没有拿起飞禽,而最后一个人也没有手持胡旌。此外,只有两只猎犬出现。而与此相比,大英博物馆藏有的同类瓷枕,则少了一丝细腻。但无论如何,“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昭君出塞图’瓷枕”都是一个极为珍贵且富含深意的作品。
通过创作这样的瓷枕,磁州窑艺术家表达了对于元代中国各民族融合的大愿望,也寄托了对汉族复兴期盼的心理。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一种文化上的延续,还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希望,是真正值得纪念的一件古典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