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资讯

深圳迎来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国民公民共同见证中美协网站上的艺术变革

作为跨越春节的艺术盛宴,由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国民公民——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近日在关山月美术馆隆重开幕。该文献展曾于2009年10月北京召开世界设计大会期间与公众见面,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此番来到深圳,对原有展品进行了精心筛选和补充,新增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海报,共展示300余件优秀招贴设计作品。其中,“月份牌”、“宣传画”,以及许多与传统年俗息息相关的杰作,无疑是一场丰富多彩、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大型艺术盛会。

现代平面设计不仅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更是记录社会变革重要印痕的一种媒介,它反映着东方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不断撞击、融合和演变的过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浓墨重彩的人类社会转型史。此次展览以20世纪中国三个关键历史时期为时间节点,从不同形式的平面图像中汲取精华,以此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主题:“国民英雄、公民生活——西风东渐时期以十里洋场为代表的海上文化;人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与商业文化。”黄治成研究部主任、本次策划助理表示:“现代设计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它紧跟着工业发展而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的小广告、月份牌等招贴画正是现代平面设计之源头。”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将‘国民’概念引入中国,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风东渐尤其显著,其中尤其是在上海十里洋场这一海上文化环境中,当时欧洲最流行的事物都能在上海看到。这一次展示出的这些月份牌正好体现了当时市民生活文化的一个典范。在展览现场,最吸引观众的是“国民生活”单元,这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制作的手工艺品几乎都是女性形象,其内容包罗万象,从保险公司到烟草公司,再到药品、电池等广告,不乏保留着中国年画传统题材和风格,同时也有勇敢采用西式风格,比如模仿玛丽莲·梦露造型的情侣形象。

通过这次大型文献收藏活动,关山月美术馆对改革开放后的重要设计师们创作的心灵呼唤进行了系统性的收集,这不仅丰富了深圳这个国际级城市“设计之都”的内涵,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笔宝贵的心智财富。据陈湘波馆长介绍,该馆组织了10余位学者深入探讨“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他们试图通过对通俗图像转换研究来探索那段特殊时期社会生活形态变化及文化观念转变。

许平教授表示,在全球关注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中国設計發展歷程特别意义重大。而深圳作为全国乃至国际上的一个独特地标,在平面設計领域所扮演的地位无人能及:这里诞生并影响全国性别面的“国家版块”,这里诞生并影响全国性的第一批独立组织。这使得深圳成为一个独特且具有特殊观察角度的地方,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代中國社會與設計藝術間緊密聯繫的问题。

此外,本次展览还吸引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参与,并举行了一场关于在深圳举办“全國設計藝術大會”及其建立一個長久穩定的展示、收藏和研究設計藝術平台の論證會。在該會議上,有關方面透露正在積極推動在深圳建立一個專門對於設計藝術進行長久穩定展示、收藏與研究的地方。诸迪副司长指出:“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相關,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是否有對於這樣的事情有一個機構來做這種事情,這也是時代文學表現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看出,此次舉辦並成功結束的是一次具有顯著意義且影響深遠的大型國際交流活動,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傳統到現代從東方到西方交織變化過程中的視覺紀錄,並給予我們一個思考中國未來發展路徑與價值觀念轉變過程中的獨特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