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资讯

画家鉴定艺术品真假全国美育的重要场景还是牟取暴利

赵先生(化名)是一位装裱出身的绘画高手,他曾经在画家的作品上做“后加画”,使得原本空洞的画面变得生动多彩。他的生意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那些成名后不愿意亲自创作应酬之作的画家来说。他以一万元买入一幅岭南人物画,以20万元卖出,这样的生意一度让他金盆洗手。

然而,随着某艺术网与全国50位在世画家的合作签约,一些新入门的买家开始担忧:“以后买这些画家的作品再也不怕‘吃药’了。”但业内人士却提出质疑:“难道今后书画家们要开辟一个新行当:代鉴真伪以牟取‘暴利’?小买家根本没机会见到画家本人,又如何是好?连painter自己也无法认定真假的作品该被枪毙吗?”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买家只想求安心,那直接去图书馆或博物馆找作者讨要一张“出世纸”,不是比证书更靠谱。“投资和收藏考验的是眼力、经验和胆识,buying pictures also needs to think, one-sidedly relying on others' recognition is not enough.”

竞拍中出现的一次事件引发了圈内热议。一幅编号为0133的作品于今年6月17日北京艺融拍卖会上拍出,备注为季大纯2001年作《知觉》,估价15万~18万元,成交价310500元。该工作人员带着拍卖公司的拍品图录与信息去他工作室进行预认证,但胡建成对三幅海景题材的作品表示并非出自他手。保利现当代艺术部随后与三件拍品涉及的两位委托人取得联系,他们均表示这三个海景题材作品系多年前购自胡建成本人。

双方各执一词,而一些行业专家则提出了质疑:“难道今后书畫家的鉴定权就这样被侵蚀了呢?即便是最有经验的小買賣,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购买不会成为市场上的赝品。”

广州美院教授周波表示,虽然有些情况下确实存在记忆衰退的问题,但是总体来看,“有些人的心态应该端正:一个人一辈子总有一些代表作,其市场价格必然最高,同时也有半数左右将会以中等价格出售。而那些应酬之作,也应该回到其本身价值范围之内。”

最后,有评论指出了科学认证对于外行者来说确实有帮助,但同时也提到了关于证明合理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能确保真伪,并且能够让所有参与者都能接受,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