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瓷器种类图片揭秘窑火下诞生的艺术瑰宝工艺与纹饰奇观
在60年代,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骑着毛驴考察时,他惊人的话语中透露出扒村瓷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不逊色于其他瓷种,它光芒四射,魅力无穷。中国古瓷学会会长耿宝昌、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称其为“瓷上水墨”。白地黑花是凝结了中国画和书法在古代的精华。图1展示了宋代著名民间窑之一——扒村窑,它位于黄河南岸的禹州市浅井乡,以烧制白地绘黑花瓷为代表,其产品多是当时民间常用物品。
图1中的纹饰内容来源于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禽鸟、文字、风景、人物等。这使得扒村窑被誉为北方古代瓷窑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文献记载中很少有对该窑产瓷的描述,但在民间发现了许多传世品,大都是宋金元时期的产品,以白地绘黑花纹饰为主,其次还有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白釉、黑釉、绿釉等。
过去人们往往将该窑产品与河北磁州窑混为一谈,因此,我们从90年代开始对扒村窑进行调查。图2显示了扒村窑规模可观,西起虎头山,南至花果岗,北至扒村,全长1500米宽800米。据我们调查,该窑产品种类繁多,全系实用器,如碗盘盆最多,其次瓶罐枕炉缸杯等。
此外,在扒村之所以能够独立成建体系,还要归功于它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白釉绘褐彩,这使原本单一的白地黑花又增加了多样化的一面。此外,该地区还受到了其影响,如郏县黄道窯登封曲河衙密县衙沟衙等都烧制过这种类型的作品。
在装饰技法方面,有绘画刻 花划 花剔 花印 花凸 纹塑贴镂孔加彩等,并且各种技法都能看到牡丹莲荷菊这些常见植物及动物如龙虎狮鹿兔鹅雁鹤,以及风景人物图案(如图3-5)。其中婴儿玩耍荷叶的情景尤其生动描写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到了金元时期,该地区主要生产碗盘盆瓶,其中碗盘以敞门弧腹小圈足而著名,一些内外皆施以白釉,有些则刻画有细腻的地面纹理或写上简洁明快的手笔字迹(如郭净清雪)。“招财利市”、“风雨月”、“道德清静”、“春夏秋冬”这样的吉祥词句也常被题刻于器身表面,使得这类作品既实用又富有文化意义。(如图7-9)
最后,由于胎质粗松且无论何种釉色均施有一层化妆土,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色调但可能存在剥落失亮现象的大众美学作品。而这一点正是随着时间推移并进步所展现出的特点,即便是在宋金时期,也能看到线条简练线条明快富含生活气息的情况发生变化。(如图10)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丰富多样的设计上,都可以看出扒村仍然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地方,而它深植在地域文化之中,不仅满足日常需求,而且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