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半2文切意远 法无定则物品篇
自古以来,茶与壶便是难分的好友,而紫砂壶则是这段友谊中最为珍贵的一环。宜兴红茶和紫砂壶相得益彰,携手穿越了五百多年的时光,从明朝一直到今日。宜兴紫砂以其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工艺技艺,让所有爱茶之人都对它怀有深深的敬仰。
宜兴“五色富贵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其中张顺法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人物,他并非出身名门,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陶艺家的传承者,由于早年接受陶艺熏陶,他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紫砂艺术之路。在19岁那年,他进入了宜兴紫砂工艺厂,并拜访了当时已成名家的李碧芳学习。恩师李碧芳不仅教会了他扎实的基础,还让他理解到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不能被生活所束缚,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蕴含丰富的情感。
张顺法从恩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包括如何将生活中的灵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他在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中,不断追求卓越,最终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茗香壶》等先后获得各种奖项,在港台地区广受欢迎。
对于自己来说,张顺法坚持只创作两件作品每年,因为他追求的是少而精。他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体现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是指细腻的手工;气即气质,是内在美;神则是形意合一,使人意会到美妙。这需要抽象思维取之于具象,又提炼至具象,同时也要新颖且具有韵律把握,以及展现出平朴高远。
张顺法通过五个阶段来完成一次创作:构思、设计图纸、小型样品制作、烧制观察完善以及泡茶检测最后定型。每一步都需要不断修改直至满意,这种严格要求使他的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
作为世界独有的中国属性艺术,与京剧书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每一个点线面都需交代清楚清晰。张顺法注重大小、方圆和宽窄之间变化,以达到整体之美。他相信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制作器皿,更是在传递一种淡泊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以此回应急速变幻的人世间。
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他荣获金奖,这无疑是对他的最高认可之一。而对于林语堂的话语——捧着一把茶壶可以煎熬人生至本质,我是否可以说紫砂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如影随形?其中辛苦与快乐相辅相成,是我愿意继续奉献的一部分。我只是想做好每一件产品,让它们能够抵达收藏者的心田,并经历时间考验。在这个浮躁社会里,我希望我的工作能给予人们一些宁静与思考。此外,我始终坚信,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创新,用思想赋予每件作品深刻内涵,使其成为见证时代精神的一部分。我希望我的“二泉壶”能够以其独特形式,为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享受,就像两股泉水汇聚成一股一样流淌着绝妙韵律,让人惊叹不已。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一切,也是我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