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水石中的紫砂壶细品包浆之美紫砂之家同样珍藏
紫砂壶的包浆之美,源自于上水石中的精选泥料。它是工艺师们几天夜以继日、细心打磨而成的产物,与茶水相遇后,更显得温润如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包浆就像是一位忠实的伙伴,默默陪伴在我们身边,用其独有的光泽和肌理,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宋元间紫砂器的美丽,也赞颂了文人对紫泥情感深厚的情怀。在这里,“泛春华”指的是那些经过长久岁月积淀形成的一种特殊光泽,即所谓的“包浆”。这种光泽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光滑,而是一种特殊质感,是器物与时间共鸣后的结果。
当一个器物被时间抚摸,被手掌轻拂,它才开始逐渐展现出那层自然而然的地表光泽。这就是所谓的“包浆”,一种含蓄而又温暖、幽深且不张扬的情感体现。如果一件新的器具没有经历这些岁月洗礼,那么它只是闪耀着锋芒刺目的“贼光”,缺乏那份沉淀过年的韵味和智慧。
潘国新先生创作了一件名为《海纳百川》的作品(编号:45398),其中蕴藏着对这一艺术珍品内涵理解之深刻。他提醒我们,在使用时要避免将茶汤留在壶面,以免壶面堆满茶垢影响品相。而一周后红色痕迹出现即为初步形成包浆底层;放置自然干燥后,再通过手盘来促进氧化保护层形成,最终达到薄薄一层有粘阻感,即可知其已有一定的包浆效果。此过程需耐心等待5到6遍,大约3个月后,可见到具有灵气光泽的大幅提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壶脏,可以用湿棉布擦拭,然后再放置再盘玩,不急功近利,让每一次接触都成为一种精神愉悦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