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写神 See Through 吴德灏个展 在韩国首尔举办
2023年6月7日—12日,吴德灏个展在韩国雕塑家协会KOSA Gallery举办。出席展览的嘉宾有:韩国雕塑家协会会长金真姬教授、韩国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权治圭教授、韩国SUNGSHIN UNIVERSITY雕塑系金成馥教授、雕塑系主任程廷柱教授、雕塑系赵慧玎教授、国际处金日先生、韩国雕塑家协会事务长李厚昌先生,以及在韩交流学习的艺术家、中韩博士生等。展览共展出了吴德灏近年新创作的作品共15件。
展览视频
开幕现场合影
韩国SUNGSHIN UNIVERSITY雕塑系金成馥教授
韩国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国际雕塑艺术节组委会主席权治圭教授
韩国雕塑家协会会长金真姬教授
韩国SUNGSHIN UNIVERSITY国际处金日先生
韩国SUNGSHIN UNIVERSITY雕塑系主任程廷柱教授(右3)、赵慧玎教授(右1)、韩国雕塑家协会事务长李厚昌先生(左2)
生命和再生
文丨陈克(广州美术学院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院长)
2023年6月7日,艺术家吴德灏在韩国雕塑家协会KOSA Gallery成功举办个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吴德灏近一年期间新创作的15件作品。吴德灏老师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同事,他在国内玻璃艺术创作方面早已颇具影响力,在吴德灏老师的这次展览作品中,玻璃材料依然是作品的亮点和特色。半透明的玻璃和视觉模糊效果提供给观众独特且引人入胜的艺术体验,他在将自己的形象引入人物主题创作之外,还探讨如何将这些元素引入植物主题雕塑作品中。同时艺术家在雕塑中没有全部使用他之前非常熟悉的玻璃材料和熔铸工艺,而是巧妙且少量地使用半透明的材料和现成品,使之在作品中借用材料之间的对比创造出层次和深度感。透明材料与非透明材料虚实有度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雕塑的空间维度和结构性立体感。此外,半透明的物质材料与光线相互作用产生一种美丽的散射效果,使他的雕塑看起来仿佛有真实的生命体蕴含其中。
吴德灏在创作中还巧妙地利用拔火罐的玻璃罐为媒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自身形象植入作品中,同时火罐的半透明性加之其仿佛鱼眼镜头的成像特效,造成观看对象的视觉模糊和扭曲变形,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体验。这种朦胧的效果可以模糊观众对雕塑的视觉感知,使他们更加专注于雕塑的整体形状和轮廓,这种效果可以在视觉上模糊真实的物象和雕塑的界限,使他们融为一体。
植物是吴德灏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一直关注的主题,他借用“姜”的造型语言将社会、文化和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加以雕塑形式的呈现具有深层的含义。植物雕塑往往会让人们联想到生命、自然和环保。这些雕塑可能会激发观众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或提醒人们关注植物种类的消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多元文化中,不同的植物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例如,橄榄枝象征和平与荣耀,竹子象征坚韧不拔,莲花象征高雅纯洁。通过形如“生姜”的雕塑不难看出,艺术家希望通过“生”的象征性传达生命与再生的文化寓意。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到成长,到凋零,再到重生,是生命和再生的完美象征。植物雕塑可以用来展示这种生命循环的视觉表现,引发观众对生命、时间和自然过程的思考。
此外,光媒的运用及平面图像化表达是这次展览的另一亮点。艺术家通过在地拍摄、提取符号元素等方式,结合光媒介将作品转化为平面图像,这不仅使作品更具可视化效果,还深刻地传递了地域文化精神。同时丰富了展览的表现形式,扩展了艺术创作的边界。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吴德灏能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精确地控制和表达他的想法和意图,在自我形象的探索中运用虚实转换手法、透明与不透明的材料结合,展现了生命的“可见与不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表现方式,并且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此次展览是吴德灏在艺术创作上的再一次深耕与延展,作品形式更加丰富成熟。而关注的对象也从“物与我”到“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内省及外观的探索过程的阶段性展现。(完)
See Through
文丨赵慧玎(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
诚信女子大学特聘教授)
吴德灏是一位以视觉感知世界并通过指尖表达的“视觉艺术家”。作为一名雕塑出身的艺术家,他在十多年前接触到玻璃这种材料,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新转折点。与玻璃相遇后,艺术家揭开了隐藏在雕塑中的内在之美,他被那神秘而梦幻的感觉所迷住。吴德灏通过将光作为创作语言和物质的透明性引入雕塑的创作,颠覆了传统观念中沉重的雕塑“囿于密实的体量之中”的认知。在他的作品中,“玻璃”不仅是简单的材料,还是超越传统雕塑材料的意义和限制,实现雕塑外延扩展的工具和媒介。通过透明的特性,他试图洞察对象的本质,这种尝试延续到了“透明性”在观念意义上的探索,并最终转化为对自身的探索和反思。
《孤山-星空》
综合材料 39×42×20cm 2023
在当代艺术中,有不少艺术家将工艺的手工性和技法作为作品的媒介。在逐渐被概念化和非物质化的当今艺术趋势中,以材料本身的美感和工匠技术来决胜负的方式, 显得相当明敏有效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艺术家只培养了“所需的”技巧,或通过与技术工匠的合作、委托等方式完成作品。然而,吴德灏通过多年的学习和艰苦的实验,掌握了与很多玻璃工艺师不相上下的技艺。这种工作方式追求的不止是“工匠精神”,还是将自己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追求将脑海中描绘的材料与形式,最完美结合的艺术信念。换句话说,当玻璃和雕塑相遇时,提取出能够彰显彼此本质并最大化的形式,这就是他对材料和技法研究投入的原因。
除了直观感知的物理空间外,吴德灏的作品追求在雕塑中寻求另一个空间,与亨利·摩尔、野口勇等人有共同之处。他在其中还融入了玻璃这一材料的特性,重新将传统雕塑中未展示的内部空间可视化,引发了雕塑内外两个不同空间的对话与碰撞。艺术家发挥玻璃的特性,希望能更深入表现对象的本质。他将日常材料如西兰花、生姜等直接铸造为玻璃材料,有时剥夺物体本体的颜色,这是因为只有在纯净透明的形式中,生命的本质才能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孤山》系列NO.3
综合材料 42×42×18cm 2023
在吴德灏对玻璃艺术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而然地涉足了与"透明性"相关的问题。他在探索了玻璃的“物质性”后,将建筑中的"透明性"概念引入了雕塑领域,并尝试了一次变革和扩展。他的作品始于对玻璃这种介质所固有的“物理透明性”的探索,并超越了对“物理透明性(literal transparency)”的追求,进入到“现象透明性(phenomenal transparency)”的全新境地。这是英国理论家科林·劳(Colin Rowe)为说明建筑中的透明度而着眼的概念,劳表示材料本身的透明性质即物理透明性是对单纯透明性的肤浅利用,通过扩张到“现象透明性”的概念,才可以诞生出新的空间。
透明性的概念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了真正的应用,起源于立体派,其目的是超越“有限空间”,实现“扩展的时空”。吴德灏最初对玻璃这种媒介着迷,因为通过透明的性质,他找到了突破传统雕塑材料限制的可能性。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作为雕塑家的职责,并减少对特定材料的过度依赖。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没有玻璃这种材料的透明特性的情况下,能够穿透雕塑的内外关系和结构的方法。艺术家深度研读科林·劳(Colin Rowe)的理论,探索雕塑如何与周围环境互动,进而探索如何通过作品引导观众进入雕塑的物理空间之外的新的时空体验和感知。
人类渴望表达不可见的,与渴望再现眼前可见的一起,推动着艺术史的发展。艺术家的愿望是透过外观穿透到存在于表面之下的内核,这种渴求带来了对如何以可察觉的形式展示明显存在的空间的思考。最后,艺术家不再单纯依赖于雕塑的本体——三维的块(mass)和体积(volume),也不依赖于玻璃这种介质所具有的透明特性,而是追求表达“现象透明性”。吴德灏通过各种技法和媒介展示相同的元素,每一个作品都是完整的作品,同时也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在最初尝试通过物质的“穿透”来探索时,他主要使用玻璃这种材料,然后他使用树脂、铜、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制作雕塑,还利用丝网印刷、照片、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媒介扩展了他的创作领域。这正是为什么在前文中称他为视觉艺术家而不是单纯的雕塑家的原因。
艺术家在追求不依赖于材料的透明性的阶段,形式语言和技巧也发生了变化。他一直追求着所谓的“以形写神”的创作观念,即相信每个物体的形态中都蕴含着独特的生命力和秩序。因此,在以前的作品中,他通过展示事物的“完整状态”,使观众更加直接地理解对象的本质。然而,在最近的创作中,他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解构、重组以及重新语境化的作品。这可以解释为艺术家以透明性为手段,展示了物体内部的另一种方式,这与使用透明特性的玻璃一样,可以被解释为试图更本质地接近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切成碎片的“生姜”雕塑造型仍然散发出独特而坚韧的生命力。
《孤山》系列NO.1
综合材料 120×120×10cm 2023
无论是作为对透明性探索的终点或仅是一个中转站,吴德灏当前所关注的是“自我”。通过艺术探索自身是一个无论任何时代都具有价值的任务和目标。然而,迄今为止,他更专注于充当一种介质和传递者,将自己通过视觉感知与世界分享,而不是专注于探索和表达自我。换句话说,他通过展现自己拥有的卓越才能和敏锐感官,并用指尖表达出来,忠实地履行着作为艺术家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与玻璃这种材料的相遇是必然的。尽管最初是出于对材料透明性的好奇,但在对材料和技法的反复实验过程中,他也经历了相当多的沮丧和失败,并遇到了情绪调控的困难。然而,通过经历一系列的过程,他不仅掌握了熟练运用材料的能力,还获得了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他的作品起源于每个雕塑家都曾尝试过的表达,通过接触玻璃,它演变成对日常琐事的观察和探索。随着对透明性思考的加深,艺术家的视野再次转向人类和自我认知的洞察。
《火罐计划-寻找透明的边界》
火罐、盐 2023
在他最近的作品中,艺术家的形象和传统东方医学中使用的“火罐”材料首次亮相,这两者都是作为人性和自我探索的媒介和工具。艺术家将自己的形象与生姜、火罐等材料结合在一起,或者使用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分别制作,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在本次个展中首次亮相的《火罐计划》中,“火罐”材料可以看作是他长期研究的“生姜”的延伸,是一个新的“符号”。火罐是一种能调节顺畅气流、促进血液循环的治疗工具,艺术家通过多种媒介和方式表现它实际功能,并赋予它新的象征和隐喻。
《火罐计划-O2》
综合材料 35×32×20cm 2023
《火罐计划-都市符号》NO.1
亚克力板/光 420×300×6mm 2023
《火罐计划-都市符号》NO.2
亚克力板/光 420×300×6mm 2023
《火罐计划-都市符号》NO.3
亚克力板/光 420×300×6mm 2023
例如,在他的作品《以罐观天-首尔记录》中,用透明玻璃制成的火罐充当了“看世界”的镜头,意味着以聚焦和审视的眼光看待外界。这件作品汇集了艺术家在异国生活中,利用火罐作为过滤器每天记录下来的摄影作品。它既是艺术家介入新环境的一种方式,也表达了作为他人身份生活的陌生感和对自我反省的体现。另一方面,吴德灏通过将透明自我和不透明自我的并置,形象化的展示了每个人存在的双面性,以及内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See Through》
综合材料 22×28×3cm 2023
《以罐观天:首尔记录》
影像 2023
《我“我”》
综合材料 45×42×30cm 2023
吴德灏的作品充满亲近感。他既是个人创作的艺术家,又积极参与多项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与实践,他具备出色的才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表达微小物件所蕴含的价值。他对艺术的态度警惕精英主义观念,将艺术视为生活中超凡脱俗的领域。在他的作品中,人的形象以及有益于的亲切素材,如西兰花、生姜和火罐等,降低了欣赏艺术的门槛,成为了吸引观众的主角。他用轻松而简单的素材召唤观众来到作品的面前,然后,当所有人准备好倾听时,他将开始讲述一个绝不轻佻的故事。这是他多年来与大众共同呼吸、交流的经验和技巧,也是他能够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中自如驰骋的秘诀。他的作品源自于对那些无法被肉眼捕捉的雕塑内在空间的好奇心,超越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最终化为对自我、对人类的深深热爱和洞察的表达。(完)
《以光写神》
视频 1分23秒 2023
展览现场
Exhibition View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吴德灏Wu Dehao1981出生于广东,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并获硕士学位,2017年访学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Paris International Art City),韩国SUNGSHIN UNIVERSITY雕塑学博士候选人。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专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个展2023年 “以光写神——See Through”, KOSA GALLERY,韩国首尔2022年 “以形写神——生命的形态”,SUNGSHIN UNIVERSITY,韩国首尔2017年 “A Movable Feast of 1724”,Paris International Art City,法国巴黎群展2022年 “凝光溢彩——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青岛美术馆,青岛2021年 “Culture City of East Asia Future Convergence Festival : Beyond Culture - Ecology all things ”, 顺天市,韩国2020年 “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壹美美术馆,北京2020年 “格物——首届加中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温哥华,加拿大2019年 “森林中的自然雕塑工作坊展”,尚邦尔维诺德庄园,法国2019年 “溢彩琉璃咏东方——中国琉璃作品展”,毛里求斯蔻丹艺术中心,毛里求斯2018年 “灿——第四届薪技艺国际工艺美术展”,孟加拉国家美术馆,孟加拉国相关阅读Related Links吴德灏丨遐·览——第12届中韩雕塑交流展
雕 塑 名 企
收藏/出版/投稿:13381187142(微信)
了解更多雕塑学术、展讯、相关雕塑行业资讯请关注雕塑头条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