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花

彩陶的维护与保养

[日期:2012-11-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黄河上游青海、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其优美的 造型、绚丽的图案著称于世。如何对彩 陶进行维护保养,是一些收藏者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彩陶的主要病害、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三方面谈一点浅见。 一、彩陶的主要病害 彩陶在地下长时间的埋藏中,不同强度地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侵蚀。出土的彩陶或多或少地在陶体表面带有 一些硬垢,有的甚至覆盖整个彩陶,影响了对彩陶纹饰的观赏和研究。彩陶出土后,遇有空气后即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埋藏在盐碱地的彩陶出土一段时间后,有的表面泛白,有的表面起甲、纹 饰脱落,有的甚至陶体疏松、剥落,严重地毁坏了彩陶。 二、彩陶病害的原因分析 彩陶是以红粘土为原料,在摄氏700 度至l000度的温度下烧制成的。彩陶常 态下物理、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并具 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水性。但由于彩陶陶体结构相对疏松,陶体具有较强的 吸附性。彩陶埋藏在地下的时间都在 350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6000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土壤中含有钙、钠、 镁等离子的大量可溶性盐碱物质,源源不断地被“吸”入陶器体内,并聚积起来,因此出土的彩陶内合有很高的盐碱成分。土壤中的一些钙类、硅类化合物牢固地吸附在彩陶表面,会形成白色、坚硬且难溶于水的硬垢覆盖在彩陶表面。彩陶出土后,其保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土后的彩陶受周围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陶体内的有些盐碱物质与空气中的水分等物质接触后,会发生物理及化学反应。当周围湿度较高、温度较低时,陶体内的盐碱成分会吸潮溶解;当周围湿度较低、温度较高时,陶体内的盐碱成分又会失水结晶。当盐碱 成分从陶器表面析出后,彩陶表面就会泛白。同时,这种“热胀冷缩”、“干胀湿缩”现象的往复发生,会使陶体结构疏松,陶器表面起甲,彩陶纹饰剥落。 三、彩陶病害的处理方法 一是加固陶体疏松的彩陶。对于一 些陶体疏松的彩陶,首先要进行加固。通常可选用抗压性、耐干湿循环性和抗冻融性好,对彩陶色彩没有影响的新型高分子--ps材料为加固剂。加固时,应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低速度ps材料,逐滴滴到陶体疏松部位,使ps材料慢慢渗入陶体内。随后用手轻轻捏一捏,检查其是否已固定。待其固定后,进行喷涂,晾干后再喷涂,反复多次,直至ps材料无法 渗入为止。 二是稀释彩陶体内的盐碱成分。祛除盐碱成分是维护保养彩陶的关键环节, 通常可利用离子渗透的物理原理来稀释彩陶体内的盐碱成分。对于陶体坚固性 好而体表泛白的彩陶,可将其置于凉开水或蒸馏水中浸泡一两天,其间要多次 换水,待彩陶体内的盐碱成分稀释彻底后,再将其置于干燥的环境中晾干。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水不能是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放入了漂白粉或液氯,其在水中形成的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易腐蚀彩陶纹饰。另外,一 些地区的水质较硬,也容易在彩陶表面结垢。对于陶体疏松的彩陶,失要进行加固,然后进行稀释,最后再进行加固。 三是祛除彩陶表面的硬垢。彩陶出土后在其表面附着有碳酸钙等一些难溶 于水的盐碱物质,用洗涤稀释的方法不能祛除这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这些附着物的化学、物理性质相对都比较稳定,对彩陶没有危害,只要不影响纹饰, 一般不必祛除。当附着物过多,影响彩陶文饰时,可选用不具氧化性的强酸,利用酸碱化学反应和强酸与弱酸、弱碱盐化学反应的原理祛除它们。除垢时,可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稀盐酸滴于彩陶表面的附着物上,附着物即会发出咝咝 的响声,产生泡沫,并伴有刺激性的气味。当祛除附着物后,即用清水冲洗,再用苏打水中和残留的盐酸,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如果还有少量的附着物不能被盐酸祛除,可用氢氟酸,使用方法同盐酸。需要注意的是,彩陶耐酸耐碱性相对较差,除垢时一定要注意把 握用量与时间的“火候”。彩陶表面的 附着物祛除后,可视情况对纹饰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