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花

荷兰两大艺术机构将联手呈现安塞姆基弗大型回顾展

2025年春天,梵高博物馆(Museum Van Gogh)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将强强联手,展出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的大型回顾展。而这也是两大博物馆史无前例的合作,展览分别于两大机构同时进行。消息一出即备受注目。

从左至右:梵高博物馆馆长 Edwin Becker、策展人 Emilie Gordenker、艺术家Anselm Kiefer,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馆长 Rein Wolfs、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策展人 Leontine Coelewij,Photo: Tomek Dersu Aaron.

此次回顾展“Sag mir wo die Blumen sind”主题除了借鉴基弗的新作品名称,也是来自1955年,有“美国现代民歌之父”之称的皮特·西格,其著名民歌《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同时亦是一首反战歌曲。而这件作品也将展出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以24米长的大型装置,占据场馆楼梯周围的空间,并借着机会向梵高的经典型作《向日葵》对话,成为本展最亮点作品。

Anselm Kiefer, The Starry Night (2019) © Anselm Kiefer. Photo: Georges Poncet.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与安塞姆·基弗早在1986年便建立了合作渊源,当时曾举办过他的个展。本次展览除了将回顾基弗数十年的创作生涯,同时也将呈现馆方早期收藏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博物馆馆长莱恩·沃尔夫斯(Rein Wolfs)在声明中表示:“能够即将看到这些新的装置作品与他1980年代的几件代表作同场展出,令人非常期待。如此一来,既展示了他过去奠基的美学,亦展现了一直以来的创作脉络。”

1945年出生在德国多瑙埃兴根的基弗,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他的作品直面德国战败后的“沉默”,并探讨历史创伤与人类存在的本质。他曾说:“对我来说,废墟是一种开端。”从战乱后的现实场景出发,通过铅、泥土、稻草和灰烬等自然物质,诠释战火造成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特别是铅,这种沉重且有毒的金属,在基弗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象征着历史的负担和人类的罪行;而稻草则代表着生命的脆弱和再生的希望。

Anselm Kiefer, Innenraum (1981). Photo courtesy of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基弗现在的工作室“La Ribaute”过去曾为丝绸工厂,其占地相当于数个足球场大小的综合体,内设有露天剧场、数米高的塔楼和地下隧道,并且在夏季对公众开放。然而,他也一直在其周围开辟新景观,包括挖掘新的湖泊、隧道和空间,并在树林中重新开路等,将他的工作室占地当作艺术品来开发与建造,进入园区后,四处可见基弗的创作立基于此地。

也是因为如此,基弗的作品才能经常以其巨大的规模震撼观众的视觉,无论是布面作品、雕塑与装置,他的创作都具有一种压倒性的存在感。例如,在《欧登瓦德山》(Odenwald)系列中,基弗以德国的森林为主题,运用大尺幅的布面和丰富的材料,将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记忆和象征的时空交错之中。


La Ribaute其中一个地下隧道。图 / 取自Smithsonian Magazine。

而在梵高博物馆的展览安排上,则计划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展示,以揭示梵高的作品是如何对基弗产生一定影响,以及反复出现在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向日葵”元素。其中,像是梵高的《摇篮曲》(La Berceuse,1889)和基弗的《向日葵》(Tournesols,1996)等作品。

在基弗的艺术生涯中,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和德国浪漫主义对他的影响甚大,梵高的作品亦是他重要灵感来源之一。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基弗年轻时为了追随梵高的脚步,从荷兰到法国阿尔勒,在那里度过了三周时间创作一系列素描作品。并且在2019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一次演讲中,基弗提到,他并不是被梵高作品中的情感吸引,而是欣赏他作品中清晰明确的表达,“即使在他日益失去控制的生活中,他的画作仍然展现出一种明确的结构和自信而坚定的诠释方式。”

Vincent van Gogh, 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 Van Gogh Museum collection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 Photo courtesy of the Van Gogh Museum.

展览将于2025年3月7日至6月9日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梵高博物馆展出。观众只需购买一张票即可参观这两个博物馆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