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并非收藏家 当代中国艺术品收藏特点
有一次我们到东北巡展,有一个女孩问我是领导吗?我说是。她说你帮忙劝劝我的弟弟——他“疯”了。我说为什么?她说:他每次花很多钱去买破纸、破画,根本不值钱,如果买珠宝我就支持他,万一有灾难还可以抱着跑。这张纸能值几个钱? 我跟这位女孩不知怎么解释,这种层面去解释太困难了。因为欣赏对象、购买对象因自身的条件是不一样,对艺术品的价格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就是会有很多感性的冲动。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提出第二个问题,感性冲动作为收藏时一定有,否则你就不是真喜欢,不符合最早讨论的审美冲动。但是感性的冲动一定要和我们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相结合。这不仅仅是指拍卖产生的,所有的购买场合,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平常的心态,在冲动的同时去做判断。 寇勤谈收藏: 涉及收藏做好两项准备 首先,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指知识储备),不能够盲目地进入一个收藏领域……尽管有实力,要把那种对企业的判断、执行力直接用到艺术品的收藏当中来,这个很危险的。 因为你必须要承认,艺术品收藏是一种很有审美价值的,但同时也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尽管它不是你的主业。在我们最早讨论关于收藏过程当中,感情冲动和理性分析这是希望大家切忌的一条。 第二,大家要思考收藏与投资的关系。其实这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是有相通性的。我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的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根本就不存在。 市场上有几种类型的人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是自己祖辈做收藏的,家里有很好的东西,可惜在“”时被抄走了,后来落实政策又还给他们。我去过他们这些人家里,那时候连一部电话都没有,连放这些万贯家财的立足之地都没有,同时他又没有交易的平台和机构,也不具备其祖辈收藏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以他(她)既不是收藏也不是爱好者,只是保管者。 第二种类型的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中期,已经淘到一至两桶“金”,甚至更多钱的人,他已经在商海里游啊游,从那里出来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刚刚上岸,喘口气,洗了个澡,心里有点空虚。能不能有点文化的追求呢?所以,拥有者或者收藏者和享受收藏又可以做投资的这拨儿人同时出现了。但可惜中间是短路的。为什么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能够在90年代中期产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原有收藏的概念放大?当时中国的收藏圈,严格来说是很封闭的,要说十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历程,回想起来是非常不易的。大家相对保守或谨慎,不接受外来力量进入这个行当,所以,那时候提出艺术品投资是有背景的。 嘉德的高层此时提出:在这个时候要给大家一个提示,艺术品收藏的同时,在特定的时期,艺术品投资也是一个重要的特性,目的很简单,要把这个相对封闭,又不够大的市场能够引入更多的行业,更多的资金流向这个洼地,能够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当时这种观念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市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现在有点过了,当今有的已完全把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等同,甚至于没有收藏就剩下投资了,更有甚者就剩下投机了。这是目前非常可怕的一个现象。 因此,我想表达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初期,艺术品投资概念的引入对市场的扩大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否则就没有今天。但是大家由于过于强调投资收益,投资回报,把很多股票、房地产乃至于我认为不太适合于艺术品市场的手法和所谓的工具都引入到这里,我觉得这对于收藏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当然,我赞成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包括海外金融机构、私募投资基金等等,但也不要忘记,把收藏和投资的关系处理好。要知道什么叫收藏?它一定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昨天买的今天就卖,这不叫收藏,上海买的北京卖,我想这也不应是收藏。 寇勤谈藏家: 真正收藏家拥有四个硬条件 上海文汇报一个很资深的老先生郑重写了两书,一个是《海上收藏家》,一是《收藏大家》,为此他采访过很多时期海上一些大的收藏家的后人以及收集了他们的资料。他说真正称得上收藏家的人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 第一,鉴赏力。如果你没有鉴赏力不可能称其为好的收藏家。 第二,收藏的数量得要达到一定的量。你说我有一张非常好的“郑板桥”(作品),所以我是收藏家。还有吗?对不起我没有了。那么这只是收藏者。 第三,要有研究。真正做收藏的人应该在专业的指导下有自己一个收藏的体系或者风格。有的人收藏齐白石、张大千,是中国这十几年的大家;有的人就收藏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有的人专门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有的人就收藏瓷器或者相关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收藏的专业研究和领域。 第四,你的藏品要有一定的地位或者单位的价值。你说我收了很多,收了一千件,但拿出来件件都是普通的东西,这不能称其为收藏家。 谈到收藏与投资的关系,给大家一个建议,一定要在目前收藏圈里相对比较浮躁的情况下,避免艺术品市场过度、频繁地交易。那天有个人提了一个建议,我觉得很好,他说以后不用再做图录,拍展览照片了吧?都知道是谁,这个字画质量保存得都不好,把每次拍卖的价格改改就行了。其实也是一个玩笑,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这个交易已经不是建立在再次收藏之后的新的交易行为或者收藏。 在古代,一个收藏家到另外一个收藏家作品的传承是非常隆重和了不起的事情,是要打上自己的印章,要负责任的,是从你这儿出来的。当然现在有资格的人可以做到,有些人只是有资金,但不见得有实力,不太懂的人也去刻一个章,一下盖在原作上,这是非常恐怖的,盖在边边角角可以,但不要盖在原作上,这对作品损害比较大。这给大家提及一下,把握好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