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展览贵阳开展一场数字艺术国际化的虚拟时空会面
数字艺术发展至今,由媒体实验室逐渐走向公共场域。一群来自国内外的44名艺术家,将一场数字艺术展览,堪称“核聚变”的实验项目——《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带到了贵州。
4月29日,《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展览在贵州省博物馆盛大开展,展期将持续至8月31日。该展览以“裂变”作为核心隐喻,意在将这一种嬗变形式引发的连锁反应与数字艺术的扩散相比较。
数字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爆炸成许多不同形式,且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重新激活了艺术本身。时至今日,如何去尝试概念化“数字艺术”,考量在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全球化时代,人口、技术、资本与信息间的交互关系,便是此次展览的出发点。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1)古物新生:考古学与数字艺术的融合。2)后生命意象:人与自然、社会、科技的连接。3)合间:虚拟现实与现实人间的关联。4)算法图像:数字艺术的意义。
从全球化数字艺术的观念和方法入手,融学术性、公众性以及本土化、国际化为一体,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艺术、考古和数字的跨界碰撞,一睹涵盖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林茨电子艺术节等参展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对于观众而言,身处其中就仿佛坠入一场奇妙数字艺术体验之旅,对于策展人亦是如此。策展人张小涛在裂变展前言中,就这样提到:“数字化让古老的和现代的艺术再生,就像流动的神话让凝固的岩画充满生机,岩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因此在数字艺术展推进过程中,重新回顾、阐释这种神秘而抽象的图像,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脱胎于传统艺术的数字艺术,动静相宜,创作的过程也是一场仪式,创作者胸中也充盈着宗教般的虔诚,信仰与再生是永恒的主题。”
数字艺术也被定义为计算机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视频艺术、声音艺术、机器人艺术、交互艺术等。
数字艺术既是开放的、瞬时的、跨学科的艺术,又是多媒体的、进程性的、散漫的、概念性的依赖语境的艺术,同时也日益倾向于与受众的互动性发展。本次展览,展厅中设置了多样互动装置,为观众带来艺术家对于人与科技、人与社会、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裂变展不仅是一次全球数字艺术的峰会,也是对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科研、生产的一次实践,一次国际与本土化的合作。展览至今已开展半月,只等待更多观众前来观展,走进数字艺术国际化的虚拟时空会面,解锁数字艺术沉浸式全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