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大地无形50年后再曝光
《大地无形》在1957年于法兰西画廊展出后,旋即为私人藏家所收藏,而今相隔十年重新现身,更无疑是难得一见比肩知名博物馆藏的良机。
关键巨作比肩知名博物馆藏
在不知不觉之中,我被诱入光明,就是那样自然洋溢着信仰的伟大。同时我也感觉到祖国的古艺术,敦煌艺术,以至唐宋艺术通的情趣。这样大约在1955年末,终于脱离了危机,自己想说的话沸沸腾涌,已经能够把握着表现了。新的空间变为己有,在那里面自己能够自由的呼吸。
—1959年〈赵无极的自白〉
随着1950年代中期赵无极经历人生与情感的剧变,将无可宣泄的感情投入创作,从此展开艺术生涯最重要的关键时期,1954-1958年间被称为「甲骨文」时期,因深受学术界推崇,巨幅作品多为国际知名美术馆与机构所藏,出现在市场上的作品如凤毛麟角,十分珍贵难得。《大地无形》在1957年于法兰西画廊展出后,旋即为私人藏家所收藏,历经五十年后曝光于市场,当时已在万众瞩目下刷新市场纪录,而今相隔十年重新现身,更无疑是难得一见比肩知名博物馆藏的良机。
赵无极《黎明—不早不晚》1957年作 200 x 300 cm. 日本 京都 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赵无极《风》1957年作 130 x 195 cm. 美国 纽约 所罗门 · 古根海姆美术馆藏
赵无极《火》1954-1955年作 130 x 195 cm. 法国 巴黎 庞毕度中心藏
赵无极《夜幕降临》1956年作 195 x 130 cm. 美国 芝加哥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赵无极《大地无形》
1956-1957年作
油彩 画布
200.4 x162.3 cm.
估价:HK$ 90,000,000 - 150,000,000
来源
法国 巴黎 法兰西画廊
瑞士 私人收藏(于1950年代后期购自上述画廊)
佳士得 香港 2007年11月25日 编号211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展览
1957年 法兰西画廊 巴黎 法国
出版
尚 · 劳德《赵无极》LaConnaissance 布鲁塞尔 比利时 1974年(黑白图版,第33页)
尚·雷玛利《赵无极》Editions Hier et Demain 巴黎 法国;EdicionesPoligrafa 巴塞罗那 西班牙 1978年(图版,第57图,第103页)
尚·雷玛利《赵无极》Éditions CercledArt 巴黎 法国;EdicionesPoligrafa 巴塞罗那 西班牙 1986年(图版,第57图,第103页)
丹尼尔·阿巴迪及马丁·康坦索《赵无极》D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罗那西班牙 1989年(图版,第13图)
丹尼尔·阿巴迪及马丁 · 康坦索《西洋近现代巨匠画集—赵无极》文库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1993年(图版,第13图)
《赵无极作品1935-2008》Flammarion巴黎 法国 2009年(图版,第124页)
《赵无极—生命 1935-2008》季丰轩香港 中国 2010年(图版,第124页)
〈赵无极与自然的艺术〉《Above杂志》秋季刊 Centoria有限公司 纽约 美国 2010年(图版,第177页)
《大地无形》在1957年于法兰西画廊展出后,旋即为私人藏家所收藏,历经五十年后曝光于市场,当时已在万众瞩目下刷新市场纪录,而今相隔十年重新现身,更无疑是难得一见比肩知名博物馆藏的良机。据目前现有的出版文献所示,或许因当时艺术家工作室空间所限制,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两米乘三米的《黎明-不早不晚》为此时期最大尺幅作品,《大地无形》位居次大,不但是现今市场出现最大的「甲骨文」系列作品,主题更兼容中西、回归宇宙初始的探索,实为赵无极超越自身文化、追寻普世意义的扛鼎之作。
取中国之神魄 创抽象之开端
赵无极曾在与艺术史学者刑晓舟的访谈中提到如何由具象转入抽象创作:「1953至1954年间,我开始转向无叙事性因素的绘画,我的画变为一种想象的和不可读的书写。」赵无极的创作脉络不仅与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相契合,更源于其内在对于中国文化的依归。1950年代中期他自离家后首次从法国友人处听闻父母的消息,「给我极大的安慰,好像我长年渴望、企盼的事,突然间触手可及。」此时他对于故土的怀念与思乡之情凝聚于创作中,1955年的《向屈原致敬》与1956年的《墓志铭》、《向杜甫致敬》等作品,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寄托了他自身的际遇感怀与忧国忧民,透露出深切的历史使命感与爱国意识。在赵无极长达七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甲骨文」时期是唯一由内而外如此深切表达中国意识的时期,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关键地位,他往后的创作发展皆由此而来。
赵无极《向杜甫致敬》1956年作
赵无极《向屈原致敬》1955年作
赵无极《墓志铭》1956年作
赵无极初抵法国时曾极力脱离「中国风味」,但在保罗.克利作品的影响下,他重新回顾自身的文化根源。「??他 [克利] 对中国绘画的了解和喜爱是很明显的,从这绘在多重空间的小小符号中,诞生了一个世界,令我目为之眩。」这段话说明了赵无极「克利」时期创作中的几何架构和线条来自于深刻的中国传统,从图像的逐渐简化到字体结构的形成,如他所言:「[我] 受中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也很大。人们常说我的绘画的质感是出自于青铜器的质地,的确我很喜好殷朝的青铜器的形体,以及上面的类似符号的东西,造形,色彩都令我深深感动,这些正是中国的精粹,没有外国的影响。??唐宋绘画之超逸使我深受感动,说我的画是东方的,承受着祖国的传统,也许远在这时候就种下的根柢。」由此「甲骨文」时期的类文字符号成为一种必然,文字自然而然作为赵无极创作的灵感与枢纽。正是经过这段关键时期的发展,在1958年后进入了全然以形式元素组构的抽象绘画,「甲骨文」系列成为赵无极由图像跨入无形象的重要转折,亦是承先启后、最气势磅礴的抽象开端。
《大地无形》局部
王宾中丁 · 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局部) 商代 中国 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创世纪
第一章
1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2大地无形,混混沌沌,黑暗在深渊上面;上帝的灵覆煦在水面上。
3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约1512年作梵谛冈 西斯廷礼拜堂
除了零星几件晚期作品之外,赵无极仅在1958年以前为作品取名,透过题名我们得以一窥艺术家当时的创作理念与思考,在多样的作品标题中,包含了风景、自然或人事物的描写,但《大地无形》是至今曝光唯一涉猎西方宗教经典与「造物」的作品,其珍贵可见一斑。作品的标题名称由法文翻译而来,但特殊的是以法文中的「及;和」(et) 为开头,暗示了前后上下文的存在,而法文原文恰与《圣经.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句子一字不漏的吻合,《创世纪》第一章所描写上帝在六日间造物的过程,也提供给我们解读作品背后象征意义的文本。《大地无形》中的青铜器铭文字形交错纵横,散布的文字在巨大的画布上起承转合,浮游于未成形的大地之上,揭示混沌初开的宇宙初始面貌,赵无极将黑色文字水平排列横亘于中,画面因此出现上下分隔,上半部以粉白、米的油彩衬托字形,如光源熠熠生辉,下半部则以字形组构聚散形成前后堆栈的明暗关系,似乎呈现了「大地无形」之后的「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大地无形》中的澄黄、朱红鲜明夺目,显示赵无极既以色彩对应着出现光明之后的世界,初始的原生大地并非空虚寂寥,多样繁复的甲骨文依稀可辨,宛如《创世纪》中神造万物的蓬勃生气逐渐成形,更寄托了艺术家的美好想望与期待。相对于圣经里对于宇宙起源与造物的描述,《大地无形》的题目不仅令人联想起中国盘古开天的神话传说,东方古代经典则描述宇宙的产生源自自然,反映了对于宇宙与内在基本规律的探求,在先秦逻辑性的哲学探讨下,衍生为中国往后艺术形式对于有限时空的思考与,从而发展出独特的东方美学概念与架构。赵无极以隐含了独特中国哲学思想与自然观的甲骨文,结合宗教的意象追溯宇宙起源,《大地无形》作为「甲骨文」系列最特殊的作品之一,见证了艺术家创作理念的核心变革。
《大地无形》画背
以符号书写无形
创作《大地无形》时正是「甲骨文」时期已臻成熟的阶段,赵无极援引来自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愈发得心应手,文字符号作为画面重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甲骨文来自上古先民对天象运转与山川林木等各样景象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但赵无极并非书写既有文字,而是自创已然脱离了语言范畴的文字符号,《大地无形》中的文字结构在撷取之后除去了本身所代表的意涵,经过再次的诠释与抽象化,线条、形体、形状、平衡与对称无不来自艺术家的创造和对生活事物的总括,是其阅历与情感的符号化与形式化,以此书写了对于宇宙初创时混沌状态的想象。
詹姆斯·惠斯勒《黑与金的夜曲─落下的烟火》约1872-1877年作 美国 底特律 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藏
《秋林群鹿》五代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赵无极《大地无形》1956-1957年作
天地大问直探造化起源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记载:「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甲骨文既是文字之始,于《大地无形》更为传神地描述了大地原初的混沌状态,随着文字初创后「造化不能藏其秘」,书画的传意见形乃是「天地圣人之意」。从《创世记》中的造物初始、甲骨文的书契始作,至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赵无极无疑不满足于过去对既有现象与自然的描述,更进一步以《大地无形》追溯人类乃至造化的起源,作品因而从内在的核心理念至外在的构图形式,突破了语言和地域的限制与隔阂,以中西美学相互的融合与激荡在艺术史上建立了一种新的高度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