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花

惊艳金银错工艺之于玉器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所以,金银错与金镶玉是不同的。

“金、银”我们都知道,但“错”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对“错”字的解释是:“错,金涂也,从金,声”。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广义一点说,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都可以叫金银错。

金银错工艺在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由“痕都斯坦”进贡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这些器形独特别致,造型与做工或是纹饰图案都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按照伊斯兰教规,建筑物只可用植物图案和古兰作为装饰图案。因此,所有图案主体都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除嵌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充分体现了玉、金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无限美感。

金银错器皿用丝一般都用圆丝,无论是金丝或者银丝,一则色正,二则较软易压。器皿上使用的金或银丝要根据玉器的料色、器皿的价值、器皿的造型而定。一般来讲用和田玉高档子料、白玉、羊脂玉制作的作品用金丝或用金片,黄白相映,给人以高雅富贵之风、富丽堂皇之韵。在青玉、墨玉、碧玉中采用错银或鈀金纹饰,给观者以端庄华贵、古拙雅洁之匠意。

玉石温润的光泽与黄金耀眼的金属光泽相映生辉,更是绚丽多彩。碧玉、墨玉主体色调深,配以银丝及不透明宝石,更显稳重端庄。在碧绿色、墨色的器物上嵌以银白色纹饰,形成一种强烈的色差感觉,犹如夜幕中的繁星,格外耀眼,使纹饰更为突出清秀。

金银错对图案线条的艺术要求极高,这是中西文化合璧在玉器上的直观表达,图案的民族风格要浓郁、艺术水准要高,线条如同绘画的画笔,要活泼流畅、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艺术风格要靠精湛的工艺来完成,金银错的粗细要一致,开凿精度要求极高,否则金银线条无法镶嵌,或者失去线条律动的美感。

金银错的纹饰特别讲究。莨苕纹是一种植物图案,既富含生命的活力又有流畅的动感,以金枝金叶、天然的红蓝宝石镶嵌其中,堪为绝品。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极精,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丝相组合图案及纹饰繁密,弧线集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因为金银错工艺的金、银丝全部是打、压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所以既要图案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一道工序有误,都不可能完成。

在玉器上嵌宝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胶粘,宝石周围没有黄金加固。一种是镶嵌,以打压宝石周围的黄金,产生彭胀固定宝石。现在用的做法是用管子打坑,钻坑先做好和宝石体积相等的钻管,不用划阴沟线,即直接下钻,在宝石处钻坑。最后用宝石试一试,不合适或修宝石或修钻坑,使之一致起来。在嵌宝石时一定要掌握钻坑的深度,必须使宝石镶进去后要牢固,要以器面平整为准,达到工艺美、视觉美的效果。

在薄胎器物上镶嵌更是万分危险,开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金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在薄胎器皿的口边处内外相同的纹样制作中,要严格把握好纹饰的一致性,不允许有分毫差别,否则器皿在光线的映照下内外图案不一致而且十分混乱。这也是错金银纹饰的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也是代表金银错超凡技术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是很难制作成功的,制作者须具有玉器加工、金银镶嵌两种高超技艺方能完成。因此,所以在浩瀚的玉器产品中很难见到几件金银错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