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璧 张大千 溥儒三位艺术家秋拍精选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将于11月28日的中国近现代画拍卖呈献多幅「渡海三家」相关的作品。黄君璧、张大千、溥儒三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水墨大家,均出生于十九世纪末。
1955年三家于日本文化访问间聚会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将于11月28日的中国近现代画拍卖呈献多幅「渡海三家」相关的作品。「渡海三家」一词于1993年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那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馆藏三家作品展览,名为《渡海三家收藏展》。黄君璧、张大千、溥儒三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水墨大家,均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他们家世背景各不相同,均因历史转折,于1949年前后离开中国,最终定居。「渡海」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转折,又是文化意义上的重构,从此刻起三人别离故土,走向,更走向世界。
本专辑精选由从云轩提供之三家精品各五件,年代横跨渡海前后,其意义更在于探讨三家渡海前后之风格发展变化,三家相互交往及社会交际。张大千《扑蝶图》为早年仕女画难得一见之精品,由白云堂收藏,可与后期受敦煌影响后之人物画作一比较。上款前史博馆馆长何浩天之泼墨山水和泼彩荷花为同类题材之翘楚,可观大千与文化艺术界之关联互动,更有三十年代大千写奉君璧之墨荷,见证二人长久友谊。黄君璧作品包含早年工笔花鸟及渡海后典型风格之山水作品,《云壑归樵》于1970年代出版于历史博物馆印行之《黄君璧画集》。溥儒作品多书画合璧,画格高逸,小品手卷更精美绝伦。
从云轩由黄君璧张福英创办,轩名也由其师君璧亲取,最初以黄君璧作品为主,后来演变成渡海三家,亦有徐悲鸿、傅抱石等名家作品。其藏三家作品来源脉络清晰,质量上乘。2011年,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特展,意义深远,本辑相当部分作品曾参加此次展览,冀望观者可以透过本专题及本次拍卖中之其他三家作品,再度回顾三位大家之艺韵风华。
「渡海三家」焦点拍品
黄君璧
《溪山雨意》
水墨纸本镜框
48 x 49.2 cm.
1956 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 -400,000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黄君璧一一〇岁诞辰纪念画集」,2007年。
台北,国父纪念馆,「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出版:《黄君璧一一〇岁诞辰纪念画集》,国父纪念馆,财团法人台北市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文教基金会,2007年,第120页。
《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画集》,国立国父纪念馆、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基金会,台北, 2011年,第150页。
黄君璧
《云壑归樵》
设色纸本 立轴
102.2 x 53.8 cm.
估价:港元 650,000 -700,000
出版:《黄君璧画集》,国立历史博物馆,1977年6月,第21页。
黄君璧
《双栖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6.2 x 33.6 cm.
1955年作
估价:港元 800,000 -1,000,000
黄君璧
《木棉八哥》
设色纸本 立轴
94.2 x 65.7 cm.
1947年作
估价:港元 1,200,000- 1,500,000
黄君璧
《凌霄花》
设色纸本镜框
33.6 x 41.7 cm.
1980年作
估价:港元 200,000 -250,000
溥儒
书法《心经》
水墨纸本 手卷
21.8 x 134 cm.
估价:港元 350,000 -400,000
溥儒
书法《点绛唇》
水墨纸本 镜框
95.5 x 38 cm.
估价:港元 200,000 -300,000
溥儒
《渔居图》
设色纸本 镜框
78.5 x 30.1 cm.
估价:港元 280,000 -350,000
溥儒
《柳荫归牧/书法对联》
设色绢本/水墨洒金笺
镜框三幅
《柳荫归牧》89.5 x 26.6cm.
《书法对联》每幅: 90 x 14.5cm.
估价:港元 800,000-1,000,000
溥儒
《宋人山雨画意》
水墨纸本 手卷
10.2 x 150.1 cm.
1934年作
估价:港元1,500,000-1,700,000
张大千
《高士》
设色纸本成扇
24 x 67 cm. (9 1/2 x 26 3/8 in.)
1946年作
估价:港元 2,500,000- 3,500,000
来源:佳士得香港,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1999年4月25日,编号89。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出版:《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画集》,国立国父纪念馆、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基金会,台北,2011年,第49页。
张大千
《泼彩荷花》
设色纸本镜框
134.5 x 68.5 cm.
1981年作
估价:港元 25,000,000- 30,000,000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出版:《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画集》,国立国父纪念馆、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基金会,台北,2011年,第13页。
大千有云:「画有三美:曰亮;曰大;曰曲。」大,乃大气,气局之宏大开阔;曲,指境界之深邃曲折;亮则指鲜活生动之感官印象。大千晚年的泼彩荷花已达出神入化之境,乃「亮、大、曲」之审美集中体现。其强烈明亮的视觉效果,来源于张大千对视觉焦点的研究。画中白荷在深邃墨彩的环绕中「犹抱琵琶半遮面」。荷叶、雾霭、涟漪高度抽象,扑朔迷离,混沌之中更加烘托出白荷之清丽可人。
泼彩荷花之「大」与「曲」,则与大千早年对佛教与莲荷的倾心有着密切联系。在佛教中,莲花被赋予了极乐净土和再生的象征。而大千之泼彩,气势恢宏,深邃神秘,再现了荷花的法相庄严。大千40年代深入敦煌临摹学习,并在1942年自兰州买了一批藕根植于敦煌,期盼能裳风裳翠盖之景,可惜未果。但飘逸奔放而又庄严神圣的敦煌艺术给张大千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灵感,促使他在宋元温文儒雅的写意基础上,大胆地施展石青、石绿等明亮色彩,延续晋唐之浓墨重彩的视觉体验。正如其钤印「直造古人不到处」,张大千拓宽了花卉绘画所能抵达之意境,可谓中国色彩的重生。
上款人何浩天,服务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七十年代中期担任馆长一职。主政期间,先后为大千先生举办多项展览,均轰动一时。他策划付梓的《张大千书画作品集》共六册,已被奉为圭臬,对播扬其艺术起莫大的推动作用。先生回台定居后,彼此交往尤见密切。
张大千
《泼墨山水》
设色纸本 镜框
60 x 97 cm.
1975年作
估价:港元 10,000,000-12,000,000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出版:《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画集》,国立国父纪念馆、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基金会,台北,2011年,第18-19页。
张大千
《墨荷》
水墨纸本 镜框
114.5 x 66.3 cm.
1938年作
估价:港元 10,000,000- 12,000,000
来源:白云堂旧藏。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出版:《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画集》,国立国父纪念馆、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基金会,台北,2011年,第32页。
张大千
《扑蝶图》
设色纸本镜框
156.6 x 66 cm.
1935年作
估价待询
来源:白云堂旧藏。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2011年2月17日—3月13日。
出版:《张大千书画集,第五集》,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83年10月,第23页,图版10。
巴东,《张大千研究》,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年,第50页。
巴东,《中国巨匠美术周刊——张大千》总号176期,中国系列076期,台北,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第8页。
巴东,《近现代水墨画大系-张大千》,艺术家出版社,台北,2004年,第44页。
《再现渡海三家艺韵风华画集》,国立国父纪念馆、黄君璧先生美术奖助基金会,台北,2011年,第16页及封底。
何恭上,《张大千:十方大千》,艺术图书公司,2015年,第25页。
本幅由张大千作二仕女,于非闇补蝶。对于张氏仕女画,于非闇曾评:「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
大千笔下的美人,在精美细劲的笔墨线条中,人物的眼神含情脉脉,裙带翻飞,画中蕴含着无限遐思。正如《扑蝶图》中,他将传统仕女举手投足间的表情及心声表现地淋漓尽致,既高雅又轻灵,充分表现出传统中国女性的气质。
张大千最早学习仕女画是师法明清众家,包括唐寅、石涛、改琦、费丹旭、任伯年的作品。《扑蝶图》乃是这一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之作,充分展现了张大千早期仕女画的面貌。其用笔娟秀流畅,设色淡雅,纤雅生动的气韵扑人眉宇;这种清雅纤细、体态柔弱的「林黛玉型」美女,是明清文人所追求的美感意境。画中扑蝶二女体态婀娜,衣纹线条简洁流畅,敷色清雅,尽得唐寅意笔仕女画的精髓。
于非闇进一步评论道「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曲曲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张大千画仕女鬓发特别讲究,曾明确的阐述,「画人物鬓发,如果画得不好,看起来就像是一团水泡了的黑棉花,勉强粘在头上。画鬓发古代唐宋人最为擅长。方法是用浓墨细笔,依着面形方位,疏疏落落略撇十几笔,然后再用淡墨渲染二三遍,显得柔和而润泽,有根根见肉的意思,自然清秀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