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花

茶歌山水赠友人 文嘉的为壶梁作山水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文嘉《为壶梁作山水》(下图为作品局部),纵29.8厘米、横114.3厘米。同此幅山水装裱在一起的另有文彭所作草书《卢仝饮茶诗》。文彭和文嘉为明代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文徵明的儿子。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文嘉《为壶梁作山水》(下图为作品局部),纵29.8厘米、横114.3厘米。同此幅山水装裱在一起的另有文彭所作草书《卢仝饮茶诗》。文彭和文嘉为明代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文徵明的儿子。 明代文史学家王世贞对明中期以后的书坛曾有过“天下书法归吾吴”的感叹。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中年的文徵明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归隐还乡,将余生的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对艺术的追求之中。除却自身的成就,他的艺术传承也尤为卓越,其、门人传习者近百人,可谓“桃李满门”。在文徵明的众多传人之中,其长子文彭成就尤令人瞩目,可谓全面继承了文徵明的家学。他曾官至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王世贞称其“少承家学,善真行草书,尤工草隶,咄咄逼其父”。他的行草初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又学孙过庭,自成一家。其草书《卢仝饮茶诗》闲散又不失章法;内容为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饮茶歌》,有“天下第一茶诗”的美誉。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为文徵明次子。他精于鉴古,能诗、工小楷。其山水画技艺全面,擅长细笔、粗笔、水墨、青绿各体,尤以细笔山水最接近其父体貌。他的山水画意境清远、秀润多姿。文徵明自己的一些画作也常常让儿子文嘉代笔。此幅《为壶梁作山水》即出自文嘉之笔,体现出文徵明传派的风格特征。画家描绘出葱茏秀润的山水景致,用墨清润淡雅,用笔逸纵多姿。整个画面草木丰茂、山水重重,曲尽山林幽致。一条小河自画面正中蜿蜒流淌,将景观分成左右两岸,水边起伏的矶石与溪水相缠绕。左岸,隆起的山丘上挺拔的树木成排生长。一老者抱手坐在掩映于树木间的茅舍中,似在沉思,似在等待。右岸,两名身着长衫的友人立于水边,相对交谈。画面一左一右,山势一边起伏一边平缓,水岸一边进一边退,人物形态一边静一边动,状态一隐一现,形成了有趣的反差和比照,但却又意趣相连。全画布局于紧凑、疏落的变化中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观其细处,画家以披麻皴画山石,以浓墨点苔,使整个画面在淡勾浓点中充满生气。看似重复的山石、树木元素,因构图的巧妙和细节的严谨处理而更加值得玩味。在此画中,文嘉如其父文徵明一样,用笔细密而有活力,于精熟中见稚拙,气韵简淡古朴,气轻而质实,笔墨间透着一股“浅”意。 文嘉对倪瓒、黄公望尤为钦慕,构图又得王蒙之妙。他的山水画较其父更为简括疏朗。此作虽然笔出倪、黄,但画家并没有将自然之景纯化为萧瑟的世外空境,而是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在画面中保持着乡野的情趣和朴素的情怀。画面精致而感性,加上文人情结的融入,形成了清新端雅的独特风格。这是南派山水画的风格,也是吴门画派的惯用手法。文嘉以进取和突破成为吴门画派的后起之秀,促进了整个吴门画派的进步与发展。 从题款可知,此作是为“壶梁”所作。经考,“壶梁”为明中叶苏州地区享有盛名的文士张献翼的别号。张献翼与其兄弟张凤翼、张燕翼在明代戏曲、诗文及艺术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时称“吴中三张”。张家与文家交往多年。《列朝诗集小传》中提及张献翼在其16岁时以诗贽文徵明,文读罢赞曰“吾与子俱弗如也”。成年后的张献翼以才情仗天、言行狂颓为世人所知。他常与文氏兄弟相约创作,相互咏诗配画。此画当为文、张之间书画酬答的一件同侪往来之作。 明代中叶,苏州文人云集。除了艺术的交流,大部分清雅文人也不得不与百姓一般,为温饱琐事周旋于各色人群之中。而吴门文人之间本身往来密切,彼此关系错综复杂,如父辈世交、师生、姻亲、同僚、朋友等。由此,以书画往来应酬蔚为风尚。文人的书画应酬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书画家主动赠予;二是书画家酬答相知者,或者相知者作为中间人索求书画;三是书画家对一般“委托”的回应。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有诗、书、文、画“四绝全才”美誉的文徵明,其作品也是求者甚众。晚年的文徵明对书画应酬疲于应付,交往多由两个儿子代为之。此件由文彭、文嘉共同创作的书画卷,以茶歌、山水赠友人,展现出文人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