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人瑞克金伯利收藏书画家刘士林兰草作品
“十年春露润芳华,寒乐斋前月影斜。自带清香同笔老,铅华洗尽第一家。”这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刘士林先生的一首咏兰诗作,表达了其兰草作品师古化今、摒弃浮华、倡导笔墨传情的艺术追求。
刘士林,号寒乐斋主,1952年生于安徽阜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从事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和传统诗词创作四十余年。其山水取龚贤、石涛、黄宾虹等人之长,花鸟深得青藤、朱耷、吴昌硕诸贤之法,独有悟道。现为中国国家美术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画家,中央电视台《文化中国》签约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诗词协会会员,北京楹联协会会员。
著名书画家刘士林先生
刘士林先生创作兰草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被人称为“刘兰草”。这个称号也与其兰草作品被知名国际友人瑞克·金伯利先生(Rick Kimberley)收藏的故事相关。金伯利夫妇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充满兴趣和感情。2016年秋天到访中国期间,金伯利夫妇通过朋友引荐拜访了刘士林先生。
金伯利夫妇收藏刘士林先生兰草作品
在刘士林先生北京的工作室,金伯利夫妇欣赏了精美的书画艺术作品,表示十分赞赏和喜欢。刘士林先生给这对国际友人讲解了很多中国书画的文化知识,重点阐述了中国人对兰草情有独衷的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如兰",把兰草比作君子,把君子比作兰草一样美好。幽兰生空谷,不因无人而不芳,不断地释放淡淡幽香,与人共尝;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因困劳而改节,给人们起到表率作用,就是“君子如兰"的原意。另一层意思是代表春天,一年之首,趁春天的大好时光春耕春种,就会有秋收秋藏的丰硕成果,象征着人的一生,在年青的时候诚实做人,努力学习,奋力工作,为社会、为囯家、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金伯利夫妇听得非常专注,当即提出向刘士林学习中国画。刘士林指出画好中国画的关键在于笔墨,即笔法墨法,要把握好笔、墨、水的关系并亲身示范。在刘士林的指导下金伯利夫妇尝试绘画兰草,体验中国水墨艺术的魅力。相聚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别时依依不舍,金伯利夫妇收藏了两幅刘士林的兰草作品以作留念。
国际友人收藏刘士林艺术作品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刘士林的兰草作品也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书画艺术界广为流传。
刘士林先生是集山水、花鸟、书法、诗词、篆刻于一身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清新洒脱,山水画作“万毫齐力”,梅花“耐寒喜洁”,兰花“清高境界”,菊花“凌寒傲霜”,荷花“香远益清”,这一切都彰显出他卓越的艺术魅力。他在创作中追求诗书画融为一体的风格,认为一幅画作应该深深扎根于丰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中,传达出浓厚的文化底蕴。为此,刘士林努力做到画中有话,画中体现画外之意,在技法和境界上追求一种中国画的荒寒境界。
刘士林先生创作书画
刘士林先生多年来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对书画、诗词、歌赋的创作从未间断。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为寻找创作的源泉,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将现代生活的时代气息融入传统绘画的意象展现之中。在注重传统的同时进行大胆地创新,对于笔墨的运用和笔触的变化在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除了绘画书法之外,刘士林先生对于格律诗也颇有造诣。这首小诗体现出刘士林对于古诗的喜好:“秋兴寻佳境,涂图三两篇。雾晗白虎涧,瀑恋青龙泉。乡叟迎宾至,山家望客还。披霞待月后,梦绕水云间。”在为画作配诗之余,刘士林时常以诗会友。他在诗作《题山水》写道,“从来诗画书参禅,度过青年到老年。弄笔荆关势未稳,搜肠李杜意未安。荒寒莽界传时少,七彩市井淡亦难。为汝一醉几多醒,管他冬寒复夏炎。沙里淘金成已调,不言埋没与流传。”透过此诗,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所表达的艺术志向与主张。
刘士林先生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荣获奖项,被国内外书画爱好者所收藏。他的诗词、论文、艺术作品多次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华翰墨春秋报》、《中国书画报》、《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画家年鉴》,已出版《水墨写意荷花教程》、《水墨太行百幅》、《一诗一画》、《刘士林艺术作品集》、《寒乐斋诗草》、国学少儿读物《新声对韵》等著作,中央电视台新春书画作品展播、旅游卫视《艺眼看世界》栏目专题、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均有报道。
2020年,步入晚年的刘士林先生移居江苏苏州,与苏州当地吴派画家深入交流艺术。他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姑苏老城定居,结合江南风情进行创作,注重生活、注重写生、注重技巧,更注重对传统的承传。
刘士林先生书画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