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最值得关注的8个项目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距今已走入了第16届。作为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来自Grafton建筑事务所的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是双年展自2010年妹岛和世以后,第二次委任女性建筑师作为策展人。
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获得过的荣誉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在2012年还曾获得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银狮奖——一个专门颁发给年轻有潜力的建筑师的奖项。在她们的建筑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女性建筑师的作品并不会因为性别标签而有所不同,她们的作品也一如其他建筑大师的作品一样粗野、大气,有着蓬勃的张力。在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展区里,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一个建筑作品的魄力是完全可以模糊性别标签的——尽管今年女性建筑师的作品数量大量地增加了,但没有人特意去关注这一点。因为我们关注到的永远先是建筑本身,其次才是建筑师本人。
策展人将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主题定为“自由空间(freespace)”,在不限定空间、不限定时间、不限定对象的情况下,给建筑师最大自由的范围进行设想和建设。但它同时又是有约束性的,要求建筑师在有质空间中表现人类的意识与慷慨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不在仅仅是作为一个庇护、活动的场所,策展人将建筑设计上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哲学层次上,要求建筑空间同样也能满足使用者的精神追求。与上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来自前线的报道(ReportingFromtheFront)”相比,“自由空间”则更着重于建筑与人文关怀的联系,对建筑的核心议题进行讨论,鼓励建筑师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因此,在现场我们能看到不少以艺术手法来呈现的建筑作品,为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增加了不少亮点。
1.十位建筑师的十座教堂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建筑师的盛会,在开幕的第一个星期里,世界各地受邀参加的知名建筑师都在威尼斯这座小小的岛上忙着展览、接受采访、进行重要会面。绝大多数建筑师可能忙得来不及去看一眼双年展其他的展馆,就不得不飞到别的国家工作了。但在今年威尼斯,就是有这么一个国家馆,有着让许多建筑师即便忙得再焦头烂额,也要挤出时间去参观的项目——梵蒂冈罗马教廷馆的十座教堂。
今年是梵蒂冈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而它的首次亮相,就吸引了足够的眼球:策展人受到圣经当中“十诫”的启发,邀请十位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了十座教堂,并将这些教堂安置在威尼斯附近的圣乔治岛上的树林里。与其说是参观建筑,不如说梵蒂冈馆的参观体验更像是一场朝圣。神职人员将带领游客漫步入树林,经过漫长的徒步,游客的心境与周遭环境可以完全与岛外喧闹的气氛相隔开来,以更好地沉浸在大自然的萧瑟以及心灵的静谧之中。接着,以MAPStudio设计的阿斯普朗德礼拜堂作为序曲,游客可以参观包括诺曼福斯特、以及获得今年双年展金狮奖的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等十位知名建筑师设计的“森林教堂”,用心冥想远离世俗的体验。
在双年展期间,梵蒂冈馆是唯一一个必须由工作人员带领参观、游客可以进入建筑项目本身参观的国家馆。展览结束以后,这十座教堂将被运送至世界各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部署心灵的圣殿。
2.Arsenale主展区的中国面孔
直向建筑,海边图书馆
DnA设计和建筑事务所,石门廊桥
Arsenale主展区主要是由参展人邀请,建筑师根据主题创作、或带来现成项目在现场进行布置。除了有妹岛、西扎、伊东丰雄这样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直向建筑及DnA设计和建筑事务所的作品。
直向建筑以“connectingvessel”为主题,在馆内搭建了一个建筑装置。既是展出项目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一个展台承载了其他建筑模型及资料,而游客也可以坐在这个装置的台阶上观看纪录片。创始人董功为这次展览带来了“海边图书馆”、“船长之家”以及“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的建筑模型及资料,一个特制的模型分解装置可以让游客自主地仔细探究“海边图书馆”的模型内部构造,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在双年展结束以后,这个建筑装置将被运回北戴河,放在“海边图书馆”边上作为一个全新的建筑。正如主题“connectingveseel”所暗示的,它正像一个飘摇的连通器一样,承载着在威尼斯发生的情感回到中国。
由建筑师徐甜甜创建的DnA设计和建筑事务所带来了包括桥梁、剧院、博物馆、商业项目等七个不同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建造在中国的七个农村之中,作品本身清雅的风格与农村淳朴的环境相辅相成,甚至建筑本身所透露出的情感能让游客忍不住驻足品味和思考,表现了当代中国建筑的多样性及情感特色。
3.一件置于中国馆之外的特殊装置
本届中国馆的主题为“我们的农村”,对于中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在中国馆外的草坪上,有一件引人注目的特殊装置,轻盈通透的材料紧紧地契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既有观赏功能、又能够让人休息、遮阳的凉亭。这件名为“云市”的装置是建筑师袁烽运用新型环保材料以及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搭建的展亭,带着含蓄的美感与馆外花园的景色相互交融,从新科技新技术和当代审美的角度,为游客展开了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新的图景。
4.瑞士馆
夺得金狮奖的瑞士馆,同样也是本次双年展体验最为有趣的展馆之一。策展人将瑞士馆主题命名为“Svizzera240:House Tour”,而观展体验也正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妙旅行。策展人将馆内简单地分为了几个空间,并且在这些空间里复制了门窗、橱柜等我们生活中的日常场景。通过更改这些日常场景的比例,游客从一个正常比例的空间走入到另一个被放大或者缩小的同样场景的空间里,不断地费劲够着比自己高出不少的门把手,或者弯着腰穿过一扇扇越来越小的门,就像是一场“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的体验。
5.荷兰馆
荷兰馆的主题旨在探索工作、生活和休闲的另类方式。展馆入口的空间被设计成一个橙色的室,配备了室里常见的长凳和满墙整齐的柜子。策展人巧妙地将他所展望的未来工作、生活和休闲的方式藏在了柜子背后,有的柜门打开以后是一个放着录像的电视机、有的柜门打开以后是概念化的建筑模型、有的柜门则是一扇真正可以通向别处的空间的大门,让游客从室休息空间通向别的想象中的未来生活空间。
6.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将主题聚焦于意大利“失落的领土”,关注在意大利本土农村、乡间、丘陵等容易被人忽视的地点的当代建筑。策展人通过摄影、纪录片、文字资料等方式,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意大利的那些并不为人所熟知的美丽领土,并且为它们设计成了一个个徒步路线,鼓励大家亲自去感受、见识那些即便曾经被人遗忘,却依然被引以为傲的地方。
7.格陵兰冰峡湾中心
在Arsenale主展馆的最后,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展馆让所有游客都眼前一亮。建筑师DorteMandrup仅仅用两个极简的、仅保留基本结构的冰峡湾中心建筑模型,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她利用声音和影像包围建筑模型,使整个不大的展厅形成了一个空灵的、宁静的展出空间。背景影像中的海浪一遍遍地拍打在墙面,所营造出的格陵兰独有的清冷气质,与馆外其他建筑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8.英国馆
如果你直径走入英国馆的展厅中,你可能只会看空荡荡的展厅以及墙上遗留的上一届双年展没有处理干净的展览痕迹。英国馆今年不再利用馆内展厅的空间,而是在展馆楼顶搭建了一个平台,作为“避难所和流放地”的空间,而展馆本身的屋顶则只从平台中央露出了一个角,看起来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的屋顶。这样的场景设计让每个游客都看起来像是在海难中的人们,让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可持续性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