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花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景德镇瓷器欣赏陶瓷的来源简介与人物场景

在上海博物馆中,藏有一件精美的明代景德镇青花团龙纹烛台,其历史可追溯至1621年的天启元年。这是一对成对烛台中的一个部分,分为三部分:一盏烛碗、一座盘和一块座。虽然整体可以移动并分离,但底部却是平底,没有釉层。整个器物施以白釉,并且釉色中闪耀着青光。

这件烛台外壁绘有十组青花纹饰,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其中除了花卉和边饰之外,还有题记侧面画有团龙纹。此类青花烛台在明代晚期景德镇开始流行,但现存书写了绝对纪年的作品相对较少,尤其是成对作品。

最值得研究的是该烛台下部座高处书写的绝对纪年。这条记录详细说明了“大明国直隶徽州府歙县滚绣乡行里潭滨礼堂大社居首居,信黄舜耕……黄明天启元年仲夏月谷旦立”。从文本来看,黄舜耕似乎是一个地方大户或乡绅,而“首居”这个词汇则暗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在《周易》中,“六爻自下而上,下为足,上为首居”,因此,在当时被视作最尊贵的地位之一。

此外,这样的定烧瓷器,如香炉、花瓶和另一副烛台,在中国古代习惯中应作为“五供”一起使用,即香炉一尊、花瓶一对、以及两只烛台。目前,一件与这套作品完全相同的花瓶已经被发现存在海外,这表明这样的“五供”系统确实存在于那时期。

这些定烧瓷器很可能是由晚明时期徽商所资助制作,他们通常来自安徽等地。而这些瓷器上的题记往往反映出商人的活动模式,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品投资的兴趣。在描述这一系列工艺品时,我们不仅能看到技术上的精湛建造,更能感受到那些创作者的心血和文化传承。